新冠辉瑞疫苗第二针打完快两周了,如约汇报一下情况。
最担心的心脏不适没有发生,不知是否因为我采取了那一系列的应对措施,详见上篇《辉瑞新冠疫苗第一针副作用及应对,减轻副作用小建议》。
打完第一针11天心区隐疼发作之后,按摩心经和心包经应该有用的。心经上胳膊肘附近有一处明显的压痛和硬块,范围还不小,经络按摩是哪痛按哪,按到不疼为止。连续几天我闲着没事就按揉心经阻塞的位置,直到不疼了,硬块也软下来不那么明显了,我也就忘了这事儿。心脏也没再难受过。
经络穴位按摩对我来说非常有效,有人问他按咋就没用呢?其实身体在这方面的灵敏性也是需要开发的,这和开发智力一个道理,和天生的灵敏性确实有关,但后天的锻炼也很重要。多尝试,一旦有一次起作用,你会感觉特别神奇,特别有成就感,这种积极的反馈,身体会牢牢地记住,以后越用越灵。
我一直强调,遇到健康问题,不能只会跑医院,医生可以提供帮助,但不能只靠医生。世上没有谁比自己更了解自己的身体,不管西医还是中医的治疗,最终起作用还是靠自身免疫系统。平时的小食疗、小调理、健身功法、按摩、艾灸、刮痧、拔罐等等可以自己操作的办法很多,而且副作用小甚至没有。
说回辉瑞第二针后的反应。
这次我打右胳膊,实在害怕心脏闹事儿,想着右边离心脏远点儿。其实胳膊疼不至于影响干活,肌肉疼,又不是筋骨坏了。上午打的,当天夜里睡不安稳,不停地翻来覆去,半睡半醒间还琢磨自己这是不是三魂七魄跑了一魂呀。第二天早上醒来,感觉全身像被打了几十大板似的,说不清是哪疼,又好像哪儿都在疼。这个症状持续一整天,到晚上基本就好了。
疫苗副作用的浑身疼,跟高烧后的感觉有些类似,但程度更严重。发烧后更多是无力,而这次更多是疼,又说不出是哪里疼。有的人会发烧,估计我阳气太虚,连发烧的能量都没有,所以只有烧后的难受劲儿了。
其它症状嘛,一是,有两三晚睡不实,半夜醒来睡不回去的旧病又犯。二是,舌头起泡,小小的,一左一右连着起了俩,没管它,三两天就好了。说不准是不是疫苗所致,有可能是有影响,也可能是碰巧。
老公也刚打完第二针辉瑞,反应比我小,第二天只是略微感觉身软疲惫,但他打针处的胳膊肿了,摸上去硬硬的。我说是他的肌肉有效阻挡了疫苗。不像我,肌肉太少,让疫苗畅通无阻长驱直入了。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从没心脏毛病的老公,也说他能感觉到心脏在跳了。虽然既不疼也不难受,但正常情况下,既没运动,又没情绪激动,人是不应该感觉到心跳的。能感觉到心脏跳动就说明心跳不太正常。
先不说官方和新闻的报道如何,仅凭我自己和家人朋友的亲身经历(有一朋友也是打完辉瑞心绞痛,而且发作好几次,有时持续十几分钟),我可以相信,辉瑞疫苗确实对心脏有不良影响。这也印证了实验室的结果:给实验小白鼠血液注射大量辉瑞新冠疫苗后,小白鼠的心脏明显增大。
没有感觉到心脏不舒服的,也不代表心脏就没受影响,有可能影响很轻微,或者是缓慢作用的。所以不容易感觉到。而且,是否有感觉,除了与体质差异,还与自身是否敏感有关,有些人对不良刺激的感觉天生比较迟钝。
打个可能不太恰当的比方:有的人一旦不舒服去看医生,就已经是很严重的病了,比如癌症晚期什么的。在早期中期为什么一直就没有觉察呢?而有的人就能在疾病刚有苗头时就感到不对劲儿,会想办法调理身体,也就不至于发展成重症。
既然明知很可能对心脏不好,为什么还要去打呢?没办法,这就是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博弈啊。对于悉尼当下的情况,疫情还在,却要全面解封,老公马上要回公司上班了,孩子马上要回校上课了,很难保证在外面不接触到新冠病毒。
疫苗的普及其实也是双刃剑,虽然能降低个人重症的概率,但可能会让无症状感染者多起来。无症状感染者越多,发现病例就越难,病毒传播就越广。这会让那些老弱人士非常危险,他们就算打过疫苗也不一定能产生足够抗体。
我的应对:
我的对策依然是《辉瑞新冠疫苗第一针副作用及应对,减轻副作用小建议》提到的食疗方法,反正是提升自身气血正气的,总没坏处。再就是多喝水多休息。保健品都吃上,得让身体有能量来源对抗外邪,维生素C、维生素D、锌、铁、钾不能缺,也吃了鱼油和辅酶CoQ10。
如果有发烧,可以吃中成药小柴胡颗粒,这是我在一个中医文章看到的。一会感觉发冷,一会又发烧,是打疫苗后常见的症状,而小柴胡是往来寒热的经典方子,安全有效。平时女性如果在经期感冒,一定直接上小柴胡。
我的症状只持续一天,我觉得恢复还算迅速,特别是到傍晚时,明显感觉到疼痛已经从躯干撤退到四肢,临睡前,疼痛又从四肢近端撤退到远端。疼痛撤退得非常清晰。到睡觉时,哪儿都不疼了。
12-15岁打不打疫苗?打几针?何时打?
先看看世界情况。香港在九月份暂停了给青少年打辉瑞第二针,因为发现心肌炎副作用的比例是几千分之一,而非美国数据显示的两万分之一。英国和挪威目前也只批准12-15岁打一针辉瑞疫苗。
原因是,他们认为,对这个年龄段来说,打第二针疫苗的收益要小于风险。一是,辉瑞第二针副作用的概率显著提升。二是,健康青少年儿童得重症的概率是所有人群中最低的。三是,新技术疫苗的未知风险,对尚未发育成熟的孩子,影响可能比成人更大。
下图来自美国CDC,红色标注部分显示,青少年男性心肌炎发病率,在辉瑞第二针后上升得太厉害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2546830/469e952917b05505.jpg)
而来自英国的下图,概括了儿童打疫苗第一针和第二针,分别对应着多大的收益和风险。比如,对第二针来说,每一百万儿童,因第二针而避免的重症人数是0.16,而因第二针而得心肌炎的人数是12-34,副作用概率远高于收益。这还只是目前已知的副作用,未知的长期影响还不能确定。
![](https://img.haomeiwen.com/i2546830/db356f82f0f0101d.jpg)
所以,给不给孩子打,打哪种,打几针,什么时机打,都得家长自己考虑。不同地区,疫情不同、管控力度不同,每个孩子体质不同,父母对疫苗的反应不同,大概率孩子会遗传父母的体质。
以我自己的孩子为例。女儿在12-15岁年龄段,澳洲目前是可以打两针辉瑞的。但我暂时只让她打一针辉瑞。原因如下:
首先,我和老公已经完成两针,算是给娃儿做过短期实验了。而且女孩相对男孩,心肌炎的概率低一些。而悉尼马上要恢复学校上课,说不担心是假的。所以,我决定让女儿打第一针。据说孩子大概率会和父母的疫苗反应相似。若父母发生了心肌炎等较重的副作用,孩子最好谨慎。
再来,第一针的防重症率也是很好的,只比第二针低一点儿。而且就算真的感染了,我们还有中医中药这个强大的靠山,心里不那么害怕。我对中医很有信心,癌症晚期被中医救回来的都不少见,何况去年中国的新冠战场上,中医药的作用有目共睹。而且,既然英国和挪威都只批一针,不会没有道理。在孩子的健康问题上,我宁可保守谨慎一些。毕竟东西打进身体就再也抽不出来了。
最后,我也留有后路,暂时不打第二针并不代表以后肯定不打。若未来疫情严重,有必要的话,再补打第二针也不迟。
至于两针的间隔时间,虽说主流说法是三周。但有研究表明,间隔三周和间隔三个月,效果没有太大区别。下图是Newcastle大学发表的文章。虽说不一定百分百正确,但从逻辑推理,两针间隔就算长一些,也不可能导致第二针完全就没用了。
何况,还要考虑疫苗的有效期问题。目前说法是,打完疫苗半年左右抗体会衰减。所以,若打得太早,等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抗体已在下降,就不太合算啦。
看悉尼的情况,现在虽然每日新增确诊只有几百例,但解封一两个月以后,又赶上圣诞节人员流动,很可能在来年初再度爆发。二月之前孩子们在放假,只要不出门就好办。所以,大概率来年二月开学,对孩子才是真正的考验。
综上考虑,就算要给孩子打第二针,我也把它留到来年二月开学前三周去打。这样的话,和第一针间隔时间不到三个月,效果还可以,同时又能很好的抵御来年可能面临的更大疫情。
![](https://img.haomeiwen.com/i2546830/01b3ccd5d42d305b.jpg)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选择,每家情况不同,还是自己判断吧。遇上天灾,只能认了。这种事情,没有对错,怎么选择都是有道理的。
最后附上应对新冠的中医经方药方,转自公众号“无忧村”,仅供参考。经方是我最信任的中医派别,在我自己身上效果非常好。
![](https://img.haomeiwen.com/i2546830/78c9a5101ae045ae.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