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读书想法
《孟子》(十二)告子下篇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①:原文注释1

《孟子》(十二)告子下篇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①:原文注释1

作者: 知非非非 | 来源:发表于2024-01-01 22:21 被阅读0次

【原文】

鲁欲使乐正子为政①。孟子曰:“吾闻之,喜而不寐。”

公孙丑曰:“乐正子强乎?”

曰:“否。”

“有知(zhì)虑乎?”

曰:“否。”

“多闻识乎?”

曰:“否。”

“然则奚为喜而不寐?”

曰:“其为人也好善②。”

“好善足乎?”

曰:“好善优于天下③,而况鲁国乎?夫苟好善,则四海之内,皆将轻千里而来告之以善。夫苟不好善,则人将曰:‘訑訑(yí)④,予既已知之矣。’訑訑之声音颜色,距人于千里之外⑤。士止于千里之外,则谗谄面谀之人至矣。与谗谄面谀之人居,国欲治,可得乎?”

【译文】

鲁国有意让乐正子治理国政。孟子说:“我听了这个消息,高兴得睡不着。”公孙丑说:“乐正子刚强(有魄力)吗?”孟子说:“不是。”公孙丑说:“有聪明谋略吗?”孟子说:“不是。”公孙丑说:“见多识广吗?孟子说:“不是。”公孙丑说:“那么,先生为什么高兴得睡不着?

孟子说:“他这个人,喜欢听取善言。”公孙丑说:“喜欢听取善言就够了吗?”

孟子说:“喜欢听取善言,以此治理天下都还有余,何况治理鲁国?如果喜欢听取善言,那么四处的人都会从千里之外赶来把善言告诉他;如果不喜欢听取善言,那么人们就会模仿他说:‘呵呵,我早就知道了。’那种腔调脸色就会把别人拒绝在千里之外了。士人在千里之外止步不来,那么进谗言和当面奉承的人就会来了。与进谗言和当面奉承的人相处,要想把国家治理好,办得到吗?”

【注】

①乐正子:复姓“乐正”,名克,为孟子的弟子。

②好善:据下文判断,应为乐闻善言。

③优:有余。

④訑訑(yí):一种自以为是、不愿听取他人善言的声音。

⑤距:同“拒”,拒绝。

相关文章

  • 逸欲亡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 2018-09-28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文/诺思 1 《孟子·告天下》:“...

  • “是”古音为“si”,所以“斯人”无问题

    孟子先生写了篇《告子》,其中下篇有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该文有一句“...故天将降大任于是(si)人也”。 好...

  • 64/100每天学习一点点:忧患与安乐

    【经典原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章句下》 【译文】忧愁忧患使人生存,安逸享乐会使人毁灭。 【解读与延伸】...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解说与注释 【原文】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①,胶鬲举于鱼...

  • 危机意识长存,生活才能更踏实

    今天重读出自《孟子·告子下》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颇有心得。原文如下: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

  • 名人名言

    有关于孟子的名言篇一《孟子名言大集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 疫情下的反思

    忧患意识 孟子在《孟子·告子》中说:“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告诉我们个人的存亡与国家的兴衰都与忧患意识...

  • 2018-09-16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永远需要铭记的忧患之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3),胶鬲举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孟子》(十二)告子下篇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①:原文注释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nfq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