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惯了各行各业各样的套路,
也就见识了人情的冷暖。
所以,之于套路,也总想避之不及。
原因在于,套路,
总让人感觉心与心之间的距离过于遥远。
而人活于世,
有太多真情,需要我们用心感受,
而唯有带上了心的相伴与存在,
才充满温度。
有一种格调,叫温度几年前,那时的我,
还只专注在幼教领域奔波。
我去过许多幼儿园,
也观察过许多幼儿园的孩子和老师,
在那里,
我看到了天真,
也见识了麻木。
我看到了无助,
也领略了“侵略”。
有一种格调,叫温度我奇怪,
为什么有那么多成人不真正了解孩子,
并且也并不想真正了解他们,
却还要从事教育?
我看到,
他们的不真正了解,
其实从根本上缘于他们并不真心喜欢孩子,
也并不真心喜欢教育这个职业,
他们只是基于生存所需,
把教育当成了一份职业,
或者是一种谋生的手段。
有一种格调,叫温度所以,当他们面对吵吵闹闹的孩子们时,
他们感受到的,并不是童真的活力,
他们看到的只是麻烦。
所以,他们的脸上写满了烦躁,
即便他们和孩子一起做着原本富有爱心的互动,
你也可以感受到,
他们的心和身体其实是分离的,
他们的脸上没有喜悦的表情,
他们的眼里也没有孩子,
他们只是在一边机械地完成着这些动作,
一边脑子里不断想着他们的事情,
他们的心,早就跑到了不知是家里,
还是领导办公室,
抑或是刚刚和同事发生的矛盾里。
他们的眼里既没有孩子,也没有爱,
但他们的口里,却总在表达着责任。
有一种格调,叫温度有一天,和一位校长聊起教育,
说着说着,就不由得聊到了师德。
于是,他就列举了一个他所理解“师德”的例子:
他说有一次他去他学校的班级听课,
那次一共听了两个老师的课。
第一个老师带给他的整个感觉就是“温暖”。
他说,在那个老师的课堂上,
他看到,
每逢遇到有些孩子思想开了小差,
这位老师就会走下讲台,去摸摸他的后背。
而如果有些孩子上课打起了嗑睡,
他则同样是走下去扶扶他的额头。。。
如此这般的纪律维护,没想到在这个老师的课堂上,就这样轻松达成。
以至于整堂课下来,孩子们既完成了既定任务的学习,
身心又表现得很放松、很愉悦。
而老师呢,上完整堂课,
也没丝毫的疲惫。
有一种格调,叫温度于时,他就又去到了另一位老师的课堂。
在这个课堂上,他看到了不同的景像,
他发现这位老师的粉笔用得特别快,
原因在于,每当有学生上课走神,
粉笔头就成了他最好的“武器”。
而对于发言过于积极的孩子,
老师会认为这个孩子是过于捣蛋,
于是老师的惩戒也更为严厉——站讲台,
以至整堂课下来,会有2~3名孩子站到讲台上,
老师还说,这还算是好的,
因为孩子们知道今天校长在这里,所以他们自已也了收敛许多,
要在往日,讲台上站的不说10个8个,至少也会有5~6个。
有一种格调,叫温度老师这样向校长表达,
无非是想要校长看到,他对教育是多么地负责。
但这位校长却告诉我,
这个老师班级的成绩却往往不是最好的,
孩子们反而也更不好管。
总结其中缘由,
校长觉得,老师本身是否有爱,决定了他看到孩子的样子,
以及他对待孩子们的态度。
当一位成人内心有爱,
他就可以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内心,
自然也能体谅他们时不时会出现的冒失和不自觉,
而他的这份体谅,
则会推动着他,以尊重的方式化解他们的这份“冲动”。
有一种格调,叫温度心理学上讲,抑制冲动的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通过惩戒和控制,
另一种,则是通过积极的引导和暗示。
于是,他选择了暗示,并且是和对方身体有链接的暗示。
这份暗示里,其实包含着一个老师,对对方愿意调整他自己的信任,
而他与对方身体的接触,也表达着这位老师内心最真实的温暖。
其实这位老师也没有什么心理学基础,
更不懂抑制冲动的理论,
只不过,即便他什么都没有,
只要他内心有爱,就已经足够。
所以,我们会说,世界上最有格调的爱,
莫过于让对方感受到你的温度。。。
有一种格调,叫温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