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从4.0跨越到到5.0-百天输出大观
知识内化成能力,只有大量练习

知识内化成能力,只有大量练习

作者: 胡誠 | 来源:发表于2018-02-22 22:39 被阅读64次

因为昨天学习《超级个体》专栏的结构思考力,索性今天花了很多时间,系统整理了手头所有的相关课程和书籍

得到精品课全部整理完毕,并重新听了一遍,还特意又翻了一下李忠秋写的两本书。

今天李忠秋提到721原则,这是我近期内第二次听到这个原则,第一次和第二次的叙述略有不同,据说又是麦肯锡发明的

第一个版本

根据 “721法则” ,一个有效的学习,70%源于自己的实践练习,20%来自于他人的辅导和反馈,10%来自于课堂式培训学习。

另外一个版本

我说过,学习也好,刷认知也好,第一步就是反复重复见面,见面多了,成了“熟人”,你想不搭理他都不行。

现在既然和721已经混成熟人了,我就不得不好好琢磨一下,我对70%这部分练习和工作的态度了。

还是从具体的“小”技能说起,从个人成长的角度来看,结构思考力,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甚至是习惯。

从知识密度来说,也是一个很小的领域。

自己也花了很多时间去学习,一本书看不懂,就买第二本,看书理解不透,就买语音课,多次听,反复学

可以说狠下了功夫,现在可以说对知识已经耳熟能详了,但运用上,还是磕磕绊绊。

回头再看看其他一些自己想要培养的能力

无一不是这种状态:

大概了解了套路,尝试着做过一点,基础的算学会了,深入的,因为操练不够,只能算半吊子,无法运用到日常工作中。

既然不能运用的工作中,自然也就产生不了生产力,也无法让自己在工作中获得正反馈,进一步喜欢上“工作和这个能力的结合”。

我想,下一步,恰恰就是应该全方位的建立这种正反馈。

之前我也摸索到一些方法

简单说就是,全力以赴坚持100天,让知识和技能内化成为习惯,之后小剂量保持已内化的习惯。

这样做已经成功的包括,早起、跑步、俯卧撑等好习惯,正在养成的包括练笔、阅读、深度学习一些课程等等。下一步,这个闭环的正反馈还要继续丰富

1、全力以赴坚持100天

2、小剂量保持已内化的习惯

3、和工作结合产生效益

4、及时总结和奖励自己

说来好笑,今天我按照我的学习进度,阅读了古典的一篇文字稿,是2017年1月1日写给订阅用户的一封信。因为去年我只听音频,因此漏过了作者的这番关怀,晚了一年多才看到,也不算晚,也许去年的我还不会有这样的进境,没准还理解不了呢。信中提到几个观点,可以作为今天的总结:

自我管理的第一步,是自知之明。

战略光是要做什么,更是不做什么。

和大盘、大势、大趋势不同,个人的希望,是希望的希、稀少的稀,稀有的稀,希和稀,古时候是一个字,意思是“非常淡的、稀薄的、少的”人人都能看到的,不是属于你的希望

越是重大的决定,越是依靠直觉

如是对的,只管去做,其他由他去吧。

今后

在知识量上做减法。

在练习量上做加法。


“结构思考力”学习笔记

配得上三个字,配关系,得图示,上包装,说老实话,比论证类比归纳的还牵强,真的有助于记忆吗?

学习笔记整理:李忠秋关于如何内化结构思考力的回答:

关于这个问题,我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它们将帮助你把结构思考力内化为能力,甚至是习惯。

一、把握结构思考力的本质

第一层“理解”是收集信息阶段,目标是“隐性思维显性化” 。

第二层“重构”是思维加工阶段,目标是显性思维结构化

第三层“呈现”是思维的输出阶段,目标是结构思维形象化

二、以终为始,明确训练场景

思考、提问、学习、写作、表达和执行等很多方面,这些场景是结构思考力最主要的应用场景,也是最主要的训练场景。

三、走出舒适区,进行刻意练习

1.有计划地将思维标准内化

在“《结构思考力》课程模块一”中,核心的思维标准有10个: 识别、判断、概括、论、证、类、比、配、得、上 。

每周重点研究一个思维标准

例如,这周重点研究“证:以下证上”。那么,你在阅读的时候,就要重点考察作者的结论是否被下面的依据支持;在说话时,要看是否明确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并提供了相关依据;在交流时,要引导对方说出自己的观点,并提供相应的论据。

2.每天深入解决一个问题

可以每天选择一个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比如,可以利用跑步、上下班路上等空闲时间,尝试着运用“论证类比”的方法,找出看待同一个问题的各个维度和要素。

不用贪多,每天选一个问题深入思考,聚沙成塔,你会收获一个善于思考的自己。

3.利用碎片化时间反思

你可以利用每天晚上睡觉之前的时间,回忆一天的思维过程,并评估自己哪些地方处理得好,哪些地方处理得不好。

问自己这些问题:

今天哪些场景的沟通没有把自己的观点表述清楚?

今天汇报考虑的角度是否全面客观?

我今天解决了哪些问题,运用了哪些思维方法?

我做的事有没有为我的目标提供支持?

每天花些时间把自己的反思记录下来形成日志并定期回顾,会有助于思维的提升。

相关文章

  • 知识内化成能力,只有大量练习

    因为昨天学习《超级个体》专栏的结构思考力,索性今天花了很多时间,系统整理了手头所有的相关课程和书籍 得到精品课全部...

  • 当你的认知不够,怎么办?

    输入倒逼输出。当自己的能力和专业知识不够的时候,只有大量的输入,建立新的思维模型,进行刻意练习。之后,可以...

  • 判断和刻意练习

    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是力量,只有符合前提条件,经过刻意练习内化成个人习惯或者能力,帮你拿到结果的才是力量。所以我们的...

  • 创造力、想象力让孩子未来可期

    培养孩子除了在课业上,把知识内化成能力。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中,哪些能力决定孩子未来的发展?学习力是可以通过大量刻意...

  • 知识内化成能力

    知识如果不运用,将会成为惰性知识,就像遗忘在角落的相片,找不到也用不上,只是一个印象。 如何运用知识,有三个方法,...

  • 学习问题的反思

    1.知识到能力过程中的问题 学习的过程是从信息内化成知识,再从知识内化成能力的过程。信息内化成知识是一个比较简单的...

  • 与刻苦勤奋同等重要的“心理表征”——错误的练习,10000次定律

    不论任何学科的学习,数学、作文、英语、美术、音乐、体育……,没有不经过大量练习,就能将学科知识或技能内化成自己所具...

  • 三种方法,将知识内化成能力

    • .三种方法,将知识内化成能力 本节学习收获:掌握将所学知识内化成能力的3个方法,盘活你脑中的知识 在课程正式开...

  • 知识转化成能力

    “惰知识” 脑子知识再多,不去运用,也是徒劳。 1.掌握20%的核心,当要迅速了解某个行业时,我们要找那个行业的专...

  • 20210223斐斐的复盘-富有的习惯

    知识加训练才能转化成能力。知识转化成技能才是能力。 变现学院有个采访文化:去链接牛人,采访牛人。很多人习惯自我摸索...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知识内化成能力,只有大量练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niz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