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和反应之间在一段距离,而我们成长和幸福的关键就在于我们如何利用这段时间。”
这段我是在《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史蒂芬.柯维看到的,他在和妻子去旅游去了学院图书馆拿了一本书看到的,他说这段话彻底改变了他的余生。
今天在《抗压力》这本书上,我又看到作者引用了这句话。
我们只要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会产生消极的情绪,有失败引起的各种情绪,一方面是因为生活中各种琐碎的事引起的。
出现了消极的情绪,很多人不会梳理,任由它肆意横行导致了很严重的后果,一些人是让消极的情绪恶性循环,一直困扰着自己。
在《抗压力》这本书作者提到了阿尔伯特.艾利斯的认知疗法ABC模式。
A:困境(表示出现的困难的状况)
B:信念(表示自己对困难状况的认知)
C:结果(表示我们作为反应的感受和行为)
前两天看到的《成长的一万种可能》也提过这个疗法。
“刺激和反应有一段时间”,比如你今天开车要去接一个重要的客户到公司,突然路上堵车很严重,看着前面一排车队,你心里面很烦躁,这时客户那边也打电话给你他已经到了。这是你又更加烦躁,开始责备自己怎么不早一点出门……
A:堵车
B:是自己出门太晚了
C:愤怒又内疚,自责
如果是遇到堵车,每个人的反应情况不一样,结果也是不一样,有的人会利用堵车这个时间计划一下接下来要做的事情。
我们的消极情绪都是又我们的思维方式决定的,根本不是事件的本身。
作者在书里面也说了真是经历的一件事
作者因为膝盖受伤,去医院看病医生建议他住院一天,在病房的时候临床的小孩特别聒噪,电视声音还开得很大声,过来探望小孩的人说话也很大声,作者觉得病房是给病人休息,应该安静,然后他又拿起一本书来看,太吵了根本看不进去。
A:邻床小孩子很聒噪
B:都怪不安分的小孩
C:焦躁,生气,失眠
第二天他问医生,医生说那个小孩有听力障碍,第二天要去做大手术,电视开到最大是为了转移小孩注意力,家人过来是为了鼓励焦躁小孩。
我们产生的消极情绪都是由自己的思维定势决定的,左右每当我们产生消极情绪的时候,都可以通过这个模式找出自己的思维定势。
“都怪他们……不然……”,“这不公平……”,“我没用……”,“我不会……”等这些都是你的思维定势,当你意识到这些也是不是事件本身造成的,而是你内心的思维定势。
如果是自己内心的偏见造成的,那么你就把这个思维定势驱除掉,思维定势不是天上的,而是由于后天某个痛苦的经历,然后深深的烙印在自己脑海里的。
比如有的孩子父母感情不和,经常吵架,以后没有谁一对他大声讲话或者看到别人吵架都会产生害怕或者想逃避的心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