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语里都是you,汉语里则多了个敬称“您”。有个说法是“你在我心上”,其实还有一个点,就是读起来比你费点劲。所谓礼节,不就是用麻烦一些的“仪式感”彰显重视么?
汉语里除了您,还有一个字,不算常用,是“怹(tān)”,是“他”的敬称。这或许比“您”更高一层,因为语境里当事人不在场才会有第三人称的出现,人不在都要用敬称,意味着足够谦逊,足够尊敬这个人。
那是不是任何场合都要用敬称呢?这里就要考虑到表达者和称呼对象的关系和熟悉度了。也包含当地的民风民俗。父母领导对孩子下属就没必要用您来称呼,用了会让对方受宠若惊,甚至感觉在说反话。反之,孩子下属对父母领导,用您问题不大,当然关系特别好,或者已经有了称呼习惯,也不要切换成不习惯的模式。之前总用你来称呼,突然改为您,就会产生距离感。
越是初次见面,越可以考虑用您来称呼对方,比如面试、比如见客户这类场景。相亲的话,用您还是用你,看个人表达习惯。北京人对您的使用就比较熟练,我老家用你会比较多,我来北京二十多年,也不敢说已经能很自然的使用“您”。
如果在一次谈话中,不论是文字,电话通话还是面谈,一方总是在您和你的表达上随意切换,听者就会很尴尬。就像有时候受到尊敬,有时候又平等相交,忽然感到又被尊敬了…。
这里还要注意如何应对“客套”,比如对方特别谦虚的回应“可不敢称您,你就可以啦”,这是对方主动示弱的表现。这时要不要马上切换成“你”,就要看三个点——是不是符合自己的人设与习惯、要不要保持距离、对方有没有足够被用“您”的理由。想清楚了,也就有了回应对方的措辞了。
“您客气了,咱都是新北京人,称呼上讲究点没毛病哈。”
“初次见面,您又是贵客,必须保持敬意哈。”
“您之前对我的工作给予了那么大的支持,不说恩重如山,至少也值得我用您来称呼哈。”
以上三句不算最佳答案,大家可以想想有没有更好的应对措辞。
俗话说,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期待对方给予自己尊重,那就多想想如何让对方感受到被尊重。相敬如宾,对待宾客,适度的尊重就是加分项。对待亲密关系,尤其是待改善需激活的长幼关系,小字辈学会用您,也是好处多多。这里还有一个使用逻辑,就是越是人多,越要考虑用您替代你,私下里或许用你就ok。
提倡不等于强制,就像我提到的老家东北就不太用您,这一点和北京有明显的语境差异。虽然我们提倡的是和谐相处,互敬互爱,但对您的使用,还是得考虑“入乡随俗”,才会不显得突兀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