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瓷器,现代人首先想到的应该就是景德镇。景德镇的瓷器素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美称,尤其是青花瓷,更是备受追捧,是当今家喻户晓的主流工艺珍品。 但如果仅因为如此,就将景德镇的瓷器视为陶瓷发展史上的巅峰,未免显得有些草率。对于陶瓷爱好者来说,回顾和追溯陶瓷的发展历史就会发现,景德镇不过是万花锦簇中的一朵,别有洞天的发展历程还要从这本《陶瓷简史》说起。
image《陶瓷简史》作者有泉,是一名资深的陶瓷爱好者,酷爱陶瓷艺术,在2010年时,特赴景德镇学习制瓷。受“瓷都”文化氛围的熏陶,加之自身对于陶瓷艺术的热爱与了解,有泉对于整个陶瓷的发展历史以及陶瓷器物的制作和品鉴都有了很系统的认识,他在知乎及公众号上常年发表关于瓷器的言论,获得了很多粉丝的认可。这本《陶瓷简史》就记录了有泉对于陶瓷的认识。 《陶瓷简史》是一部非常现代化的陶瓷著作,摒弃了那些高深晦涩的理论,而是采用各种有趣的引入形式,辅以各色图片进行解说,生动而细致。从石器时代到工业时代,将陶瓷的历史划分为火、土、釉、形、彩、窑、艺七大部分,旁征博引,包罗万象,内容宏阔,成就了一部陶瓷发展的历史传记。 《陶瓷简史》的内容十分全面,讲解也很系统,被评价为“一本书让你读懂陶瓷的历史”。作为一个对陶瓷一无所知的人,在读过这本书以后,都能够在脑海里罗列起一个大致的框架,包括陶瓷是什么时候出现的,经过哪些工序制成的,历史上都有哪些经典的转折期,又有哪些经典的作品,以及如何进行陶瓷的品鉴等等,可以说是十分适合小白和陶瓷爱好者阅读的入门书籍。
image有泉这个作者很有意思,他在写这本陶瓷史的时候,运用了很多有意思的引入。比如讲到盖碗的身世时,讲到了奥巴马用盖碗喝龙井的细节,还引入了《红楼梦》里林妹妹喝茶的细节,不禁让人感叹,真正热爱一项艺术的人,是会把它与千千万万的生活细节联系在一起的,别人看陶瓷只是陶瓷,而在有泉眼里,他看陶瓷就是在看生活本身,看生活也同样是看陶瓷本身,这两者已经融合在一起,密不可分了。 不仅如此,作者本人也很有性格,这也成就了这本书的性格。在行文坐论的时候,并非人云亦云,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翔实的调查以及缜密的推论,有理有据,让人耳目一新。比如关于汝窑地位的言论。汝窑在南宋时期,可以说已经达到了“天神”一样的地位,但作者本身对此并不认同,他声称“汝窑只是把青瓷做到了极致而已,除了鸡肋般的裹足支烧法,技术上毫无建树。”可以说是非常敢下评论了。但他的评论是建立在对瓷器历史全面了解,对瓷器品鉴也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之上的,翻看后面那些“出世杰作”就会发现,所言非虚,汝窑的发达自有其道理,但也确实赞誉过胜了。
image书里边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两个作品,一个是毛瓷;另一个就是青花釉里红。 毛瓷——精益求精 毛瓷的发明,可以说是陶瓷史上的一大杰作。它始于一块价值不菲的高岭土——临川土。高岭土是制作白瓷重要的原料之一,含有丰富的铝元素,可以增大胎体的白度。但同时,铝元素含量较高,也导致其可塑性较差,需要与瓷石混合使用才能勉强做坯。但是这样的混合无疑会降低瓷器的颜色纯度以及硬度,质地上远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1975年,景德镇买断了一块一直未被大面积开采的质量最好的高岭土——临川土,雇佣劳工精挑细选,得到了一批史上最强的高岭土,因为爱惜土的质量,陶研所不肯掺杂瓷石,这就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一是瓷泥非常坚硬,不易塑形;二是烧制温度要求过高,远远超过了当时窑炉的承受范围。最后陶研所雇佣当时顶尖的拉坯和利坯工,又花大力气改造窑炉,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制成了著名的7501瓷,也就是毛瓷。
image青花釉里红——能工巧匠 釉里红出现在元代景德镇,和青花同时发展起来的,也经常一起使用,也就是“青花釉里红”。民国时古玩行有一句话,“青花带红,价值连城”,可见其价值。这种瓷器烧制难度极大,单拿釉里红来说,以往的瓷器通常都是靠各种金属元素进行显色的,釉里红主要用到的就是铜红,铜红分子较重,易沉淀,非常粘稠,在上画时,每下一笔都要搅拌很久,而且为了确保烧成红色,对于铜红料的厚度有很大的要求,因此必须一笔完成,没有毀笔的机会。此外釉里红在烧制时对于窑温、窑内的气氛都有非常高的要求,尤其是青花釉里红,要把青花和釉里红结合在一起,能不能达到标准,真的是要全凭运气了。
image想来那一件件艺术品之所以珍贵,除却其本身的艺术之美以外,更多的是蕴藏在其身后的人文之美。如果不是读过这本书,想必一直也无法理解这些艺术品的价值。 陶瓷是非常能代表文化魅力的一项艺术,不仅凝聚着世代人的心血,更标志着世代人的个性,陶瓷的更迭里永远潜藏着时代的嬗变和人世的更迭。艺术的价值就是人的价值,所以可以说,读懂了陶瓷,也就读懂了历史,读懂了艺术,读懂了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