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色阳光:浙江兰溪人
读后感《亲密关系》冲突话题
家庭中的冲突,有的冲突会升级,有的会恢复平静,任何两个人在互动中各持己见
人际关系的归因研究发现三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尽管伴侣之间有着深入的了解,仍然会受到行动者/观察者效应的强烈影响。
记得刚下岗那会儿,开餐饮店,忙的不可开交,确配合非常默契,洗菜切配收拾餐具……但一旦停下来,就容易发生争执,越说越糟糕。
两个人在互动中都会持有不同的视角,引起愤怒争执的另一个根源。
行动者-观察者效应表明伴侣们对自己行为的解释与任何其他人相比总会有细微的差异,而自我服务偏差使当事人对自己行为做出更好的评价。
伴侣双方的归因方式通不一致,这会造成两种不同方式的冲突。一方不能认识到伴侣总是有其独特的个人观点,就会产生令人沮丧的误解。
一旦观点显露出来,伴侣们就会卷入归因式冲突,就会非争个你低我高不可,相反彼此在行为的具体内容上容易达成共识,但同时对行为原因的解释可能存在分歧。
比如早些年本人对香菜的味道非常讨厌,有特别刺鼻臭屁虫的味道。而徐哥特好这一口,拌点蒜泥调味料加上几颗花生米,喝点白酒,看他那样子,我就会恼怒生气,一是对喝酒的反感,加上香草臭味……
如果把伴侣的恶劣行为归因于内部和稳定的根源,恶劣行为看来就是故意的,恶毒、自私、猥亵、愚蠢——这种情境下,个体所遭受的麻烦看来就不公平,愤怒就显得顺理成章,就会很容易发生争吵。
丹·卡纳里在分析亲密斗争时提出两个观点:
首先,伴侣在争斗时会提及彼此卑鄙、恶劣的事物,其次,恶毒的言论有两类表达手段。直接手段指明确地挑战自己的伴侣;它们表现在当事人的“脸上”。
直接手段包括:
(1)批评伴侣的指责和负面性质的归因;
(2)要求服从的带有敌意的命令,有时会涉及伤害身体或感情的威胁;
(3)提出对抗性的问题;你说这个问题,他说另一个问题。
?(4)粗暴或嘲讽的贬抑之词,传递出厌恶或不赞成(包括好争辩地打断伴侣和大声喝止伴侣的说话)。
间接表达恶毒的手段指以不太坦率的方式处理冲突;个体的不悦被掩盖起来,意图不太外显明确。
间接手段包括:
(1)故作高贵、屈尊俯就或者暗示敌意或傲慢等负面特征;
(2)烦躁不安的情感,诸如忧郁、沮丧或哀号;
(3)先发制人地企图改变话题;
(4)不承认冲突的闪烁或推脱言词。
所有这些行为表现在某种程度来说都是可憎的,只会激发冲突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