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问一个问题,我们买东西主要受谁的影响?广告吗?在现今信息化爆炸的时代,靠中央电视台卖广告传得快,还是靠微信转发传得快呢?
(图片来源:网络)据统计,央视的收视率大概不到1%,电视台的开机率已降低至30%,也就是说,100个家庭里面,只有30个家庭晚上会打开电视,显然传统媒体传播的效力在不断下降。一篇好的网络文案,会在一夜之间让你的产品人尽皆知,这种事特别多,研究结果显示,我们有20%—50%的购买决策主要是受到口头传播的影响。一传十十传百会让商家的销售变得越来越火热,所以想办法让你的受众去分享你的内容,就容易达到疯传的效果。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信息容易被传播开?而什么样的信息就只能自HIGT?
下面我和大家讲讲口碑传播的原则。
互联网上传播的高频次事件,经常只是一阵风似的飘过,那叫“临时性口碑”,例如,范冰冰李晨订婚的时候,在微博上发了个“我们”火得一塌糊涂,但火不了多久,大概一个星期转发率就急速下降,这就是“临时性口碑”。研究证明,类似像电影这种产品以及有趣新奇的产品只能引起临时口碑传播。电影的营销是临时口碑传播,因为电影的上映时间是有限的,上映时候获得口碑是最重要的,下映后对于流量和口碑的需求都会大幅度骤减。
(图片来源:网络)沃顿商学院的市场营销学教授乔纳•伯杰,通过多年的调查和实验研究之后,得出了一个令人沮丧的结论:兴趣大小,新奇性,刺激水平与人们谈论产品的次数没有关系。
有临时性口碑,就会有持续性口碑传播,作为商家当然追求的是“持续性口碑传播”,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促进了这种口碑传播行为?
在没有任何金钱刺激的情况下,每个人每天大概会谈到60个品牌。但为什么会谈论一些品牌而不会谈论另一些?如何用一些刺激瞬间激活人们的记忆,让他们想到品牌相关的内容,这种刺激就是所谓的诱因。诱因刺激了口碑传播行为,并在一定的刺激过后引发后续行为。
人们最常挂在嘴边的是最常见的东西。诱因就是与最常出现的东西挂钩。手机是一个良好的诱因。小米为什么做手机,不做电饭锅?因为人们不会天天抱着个电饭锅上街,但是会天天拿着手机上街,大家使用手机的频率太高了。
越是经常使用的产品越容易引起人们的讨论。所以让你的产品和人们经常提及的事物发生联系是一种不错的策略。
比如你的产品和地沟油有关,和雾霾有关,和高考有关,和城管相关等等。举个例子,北京有段时间空气净化器卖爆了,哪都找不着,因为雾霾来了。雾霾是高频事件,雾霾一出现,我们就要讨论这个话题,谁要是在网上发布了雾霾的事,转发的就特别多,因为这是一个所有人关心的高频事件。
鸡蛋上甚至都可以印上广告语。我们有个节目叫赢在中国,它在德清源鸡蛋上做广告,鸡蛋是一个高频的东西,经常出现,他们在鸡蛋上打字,叫做孵化梦想,赢在中国。然后一次买了一亿个鸡蛋,不要钱,德清源免费地给它一亿个鸡蛋,然后超市卖掉了,然后那个买到鸡蛋的人一看到就说:孵化梦想,赢在中国。这就是跟产品的使用频率相关。
口碑营销里做得最好的一个品牌:杜蕾斯。北京下大雨,前段时间广州也是观海模式,朋友圈里头都是各种各样的段子,很多人都在转发:“天儿下着大雨,钱包里刚好有2个杜蕾斯,拿出来套在鞋上走出去,再也不怕大雨把鞋弄湿了。”转起来以后杜蕾斯还没完,它的官方微博发了一个评价说“建议您使用浮点型,防滑。”这成为非常经典的互联网营销的案例,这就叫做和高频事件相关。
(图片来源:网络)人们总得说话,闲聊时如果没什么可说的也是一种压力。民国时候的书上会有一句话:有助谈资。用现在的话就是,这个段子或者链接可以帮你在朋友圈里面装大神,这叫社交货币,就像人们使用货币能够购买商品和服务一样,使用社交货币能够拿出去显摆,获得家人、朋友和同事的更多好评和更积极的印象。
所以,如果希望你的产品能在社交圈疯传,那么可以这样做:把产品的外观和大家的日常生活贴近的话题关联上,大家就乐于谈论。例如,可口可乐在罐子上印了很多时尚in语,就是这个意思。百威的“what’s up”风靡全球,因为年轻人见面喝酒就会说到这句话。
希望你的产品有口碑传播吗?用今天我分享的观点检视一下,或许会给你带来突破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