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有云:一将无能,三军用命。
相信这句话的意思大家都懂。一个组织的首脑人物饭桶,手底下人干起活来,多半要被连累死。
长平之战赵军主帅赵括,被围在孤山失了街亭的马谡,撺掇英宗亲征瓦剌搞出“土木之变”的大太监王振……
无疑不是一个人低能,全员挨搓!
还有,就是接下来要聊的这位,《倚天屠龙记》中龙门物流运输责任有限公司的老板都大锦。
都大锦是优秀的创业者吗?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都大锦作为龙门镖局的总镖头,各方面综合素养如何?
说实话,不咋地!
首先说武功。
在争斗纷乱复杂的江湖上闯荡,武功是个体最基本的技能,是求生存、谋发展的核心支撑。
那么,都总镖头的专业技能,在《倚天》的江湖中处在怎样的层次?
说实话,恐怕连江湖四流都算不上。充其量,也就比喽啰甲、路人乙多了个名字而已。其作用主要是凸显江湖险恶、强者通吃的“工具人”。
很多人对此或许有异议,认为都大锦的武功也算不错,不然很难在高风险、强竞争的物流行业竖旗十几年而不倒,把龙门镖局的招牌在临安府做起来。
那么,让我们书中找答案。
都大锦,江湖名号“多臂熊”,走江湖凭的是二十四路降魔掌和四十九枚连珠钢镖。降魔掌这套武功难度如何暂不讨论,但战斗力究竟如何?从原著中都大锦遇到武当诸侠的表现可见一斑。
因为护送俞岱岩出了岔子,都大锦在武当山上几乎被前者的一众兄弟吊打。先是给张翠山暴揍,又因穴道被点遭莫声谷狂踹。最后,当感受到宋远桥深不可测的内力震慑,都总更是直接吓尿了。
其后,在黄河渡口又一次被张五爷恫吓。虽有因工作失误造成的心虚成分,但被打成猪头的都总所展现出的拳脚功夫实力,真心不怎么样!
被吹爆了的暗器功夫就更值得怀疑。看见殷素素“突然间将十余枚细小银针激射而出,钉在插着镖旗的瓷瓶之上,砰的一响,瓷瓶裂成数十片,四散飞迸。”
都总“哎呦”一声惊呼。“哎呦”是几个意思?折服、感叹、恐惧。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殷素素露了一手暗器本事。都总意识到,自己这一家几十口子,悬了……
暗器功夫比不上殷素素,武术离张翠山也是天上地下,就更不用提老张、三渡这种传说中神一样的存在。
这样的专业技能行走江湖多年没出事,只能说明都总的运气不错。还有一点,就是他一直处在一个比较低端的圈层开展业务,相对来说,风险容易控制。
三个臭皮匠,还不如一个臭皮匠
一般来说,成功的组织团队都会由一支优秀的骨干组成架构,以弥补个体实力的薄弱不足。
纵观历史上最牛X的几支创业团队,譬如刘皇叔桃园三结义、朱元璋凤阳聚八友、还有1921年……无一例外。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凡古来成大事者,无不都有一支强大的创业团队作为依托。可都总公司的领导班子呢?看上去,真的很拉垮!
龙门镖局除了总镖头都大锦,还有两个副手,史镖头和祝镖头。可这两位老兄除了狂拍领导马屁,别的本事当真是稀松平常的紧。
一般来说,副手配合一把手开展工作,建言献策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然而无论祝镖头还是史镖头,显然都因缺乏见识而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委托人女扮男装为什么?武功那么高干嘛自己不护送?委托这位重伤患者是什么身份?为啥酬金高达两千两黄金?委托条款以全家性命为代价要不要权衡一下?万一出事如何应急?
……
这二位除了一路上给老板戴高帽,一个合理化建议都没有。在遇到冒充“武当六侠”的危机事件出现,他们更是没有任何作为。
也许平日里都总“一言堂”搞习惯了,所以不敢说;又或者“龙门镖局”的幌子是金字招牌,能消灾辟邪;再或者是被从来没见过的两千两黄金搞兴奋了,一路平安的麻痹大意让胜利冲昏头脑。
总之,史祝二人就是一路唱赞歌,心里想着的事,除了怎么能在武当山上不给老张磕头,就是盘算着黄金到手后是先买房还是先买车。
真的啥都不是!
劫镖事件发生后,史祝二人于武当派没有起到缓和矛盾、提供线索、分析案情的积极作用;在黄河渡口,面对张五爷的威胁,没有提醒老板合理处置黄金,避免为日后找茬儿留下把柄。
可以说,这二位镖师存在的意义,跟《笑傲江湖》中福威镖局的几位镖师差不多。除了陪领导玩,奉承溜须,真的是百无一用。
一个实力水平一般的老板,领着一群综合水准更一般的下属创业。业务仅限于一地一府还可维持,一旦遇到实力更加雄厚组织拓展业务,则团队整体档次low变成了致命伤,一定会严重威胁组织的正常生存。
都总如何打开地狱之门?
严格来讲,都大锦并不能算是完全昏庸不堪的老板。为了控制经营风险,他对企业开展业务有自己的一套标准。
“牵扯纠缠的镖不接;来历不明的镖不接;五万两银子以下的镖不接。”
殷素素托镖时也说的很清楚,“这单镖有点儿牵扯纠纷,来历也不大清白,值得多少银子也很难说。”
同时,她开出委托业务的三项条款,第一,要总镖头都大锦亲自押送;第二,十天之内从临安府送到湖北襄阳府武当山,亲手交给武当派掌门张三丰;第三,如有半分差池,龙门镖局满门鸡犬不留。
就当时的企业而言,这样的标准多少也能达到一些风险控制的作用。如果都总据理不劫镖,也并不算是倒牌子。但就这么大而化之的管控原则,还被掌舵人轻易破掉。
说来说去,就因为两千两黄金。
都总可能跟所有读者开了个玩笑,他之前十几年的业务,委托酬劳绝对没有一笔超过这个数的金额。“五万两银子以下的镖不接”这个标准,绝对是“老王卖瓜”式的自抬身份。
从某种意义上看,殷素素这次托镖行为,实际上是天鹰教这样规模更大的企业与龙门镖局开展业务。本质上讲,是其将业务从杭州本地对外拓展的一次机遇。
然而,大公司天然的傲慢带着强势资本条件苛刻的属性,让龙门镖局这种小公司根本无暇顾及其中的商业风险。
在整个条件谈判环节,都大锦表现出对委托标的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业务开展环节,又对突发情况的应变处置能力不足;在事后追责环节,又表现出对商业合同条款的理解深度不足。
凡此种种,都表露出这样一个事实:让一家区域性的民营企业接一单收益是几千万、风险是七十余条人命的委托业务,他们真的是有心无力!
从委托业务的实际完成情况看,龙门镖局无论是掌舵人,还是整个团队,都不具备承受这种业务的能力。换句话说,龙门镖局的覆灭,实际上是强行拓展业务压垮了企业承载能力,导致最终的全面崩盘。
在这个问题上,殷素素显然也没有考虑周全。原来全临安府招牌最响亮、有着少林寺背景的龙门镖局,办起事来竟然这样脓包。
殷素素和都大锦,一个是真敢托,一个是真敢接。傻子遇到了疯子,也就是传说中的“命运”。
如果时间方面再能有所宽限,都大锦也许会认真复盘一下这单业务。再不济,也应该向上级总公司少林寺汇报一下,邀请几位实力强劲的业务经理协助他一起履约,确保不出意外。
事后,给总公司上缴一笔收入提成,至少能保住公司家底,避免赔的倾家荡产。
至于说西域少林一拨人实力太强,这个说法也不成立。难道整个出错的过程,大家都没有读出喜感吗?完全是都总因为自己摆乌龙,才省了对方那么多事。
如果真的是拼死保着三侠上山,纵然壮烈几口子,事后殷素素再想追责杀人,江湖亦自有公论,武当也不会袖手旁观,置之不理。
真有人认为俞莲舟和莫声谷是在江西遭遇紧急事务被绊住了吗?幼稚!
都大锦龙门镖局采用的LOGO,是一尾金色鲤鱼。然而,在那个尔虞我诈、正邪不分的乱世。以他的综合实力,实在无法带着创业公司一跃而起,化身为龙。
可悲的是,他只能是他人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丧身灭门,成为明末江湖阴谋诡计设计后的棋子,由人摆布。
从临安走出,放眼真正的江湖,都大锦后悔了。也许多在少林学几年,认真完成本科学业,再读个研究生,生活可能会好过一点。
但生活没有如果,人生无法重来。
对于他这样一个少林寺辍学生而言,江湖于他没有希望,也无所谓未来。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