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孔孟之乡
济宁收藏甲骨文第一人——刘枕青

济宁收藏甲骨文第一人——刘枕青

作者: 孔孟之乡 | 来源:发表于2018-12-01 15:10 被阅读0次

      说到甲骨文收藏,著名甲骨学专家胡厚宣先生曾说,“谈国内甲骨文收藏,当以北京图书馆为最,计3万余片,故宫次之,得明义士等有2万余片,再下来就属山东博物馆了。”山东甲骨文收藏主要集中在济南、青岛和济宁,三地所藏甲骨数量分别为济南5478片,青岛44片,济宁3片。济宁所藏3片甲骨文得益于济宁名士刘枕青先生。

      刘枕青(1904-1953),济宁市人,原名刘启泰,字枕青,别号枕轻。因兄弟排行第七,故自号刘七,又谐音刘奇,书画家,书画鉴定家,为国画大师吴镜汀之得意门生。早年曾在北平美术学院求学,毕业后留校任教,问艺于国画大师黄宾虹,得其青睐,并获其篆书作品“翠墨”。

      刘枕青先生毕业后从事美术教育,桃李众多,著名词人乔羽(早年习画)和著名画家李可染皆出其门下。乔羽曾深情地回忆他的老师刘枕青时说:“那个时候我志在做画家。”“对我一生影响较大的,第一位是我的父亲,第二位是我的母亲,第三位是我在中学时期的美术教师刘枕青先生。他也是国画大师李可染的老师。当时我并不知道枕青先生是了不起的大画家。”李可染也曾深情地告诉乔羽:“我们这一代人没法跟枕青先生比了,你看枕青先生的字写得多好。我们这一代人既不会写字,也不会作诗。”乔羽说:“他是我很怀念的一位老师,现在讲,我仍然评价他是一位大画家。只是不明白,他怎么没出更大的名,这也许是老一辈艺人的悲哀吧。”

      解放后刘枕青先生在济宁一中任教,1951年曾出席“山东省文学艺术界成立大会”并当选为理事。

      刘枕青先生不仅是位书画家、书画鉴赏家,同时也是收藏家,先后收藏陶器残片、铜镜、石刻、秦量等,其中尤其令人称道的是他还收藏有珍贵的甲骨文。

      刘枕青先生的甲骨文收藏是在甲骨学知识尚未普及、许多人认识不到它的巨大价值的情况下收藏的,可见刘先生学识渊博,具有前瞻眼光,在收藏甲骨文时,他已意识到了甲骨文的史料价值。

      刘枕青先生收藏的3片甲骨文皆为碎片,为商代五期甲骨文,内容为商王出行卜吉凶等。著名甲骨学家胡厚宣先生在进行全国甲骨文收藏品调查时,曾两次到济宁一中实地观察刘先生所藏甲骨文,并将拓片收入到他的专著中。

      1953年8月刘枕青先生去世后,刘先生的家人将这3片珍贵的甲骨文捐赠给他所任教的济宁一中文物陈列室。文革期间,学校图书馆、文物陈列室遭到破坏,这3片甲骨文至今不知所踪。据郑伟先生回忆,这3片甲骨文存放在刘枕青老师亲手制作的一只小盒内,小盒子异常精美,足见刘枕青老师对甲骨文的珍爱。

      甲骨文1899年被时任大清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先生发现并断之为商卜骨前后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

      一、在王懿荣先生发现甲骨文之前,甲骨文被当地人作为中药“龙骨”,投入沸腾的药罐中,大量地被人为毁掉了,被称之为“人吞商史”。

      二、有字甲骨从王懿荣至刘鹗及后来的端方等人,是把甲骨文作为古董来收藏把玩的,可称之为“古董阶段”。

      三、孙仲荣先生在“古董”的基础上又向前迈了一大步,他不视甲骨文为“古董”,而是将其作为金石文字来考释的。甲骨文中罗振玉和王国维手里,他们才敏锐地意识到甲骨文研究可以上升或形成一门新兴的学问,可以利用甲骨文来研究和了解商代社会。因此甲骨文成了珍贵的商史资料,而罗振玉、王国维的甲骨文研究也被称之为“罗王之学”。

      “罗王之学”之后,研究甲骨文的学者渐多,他们像在运动场上的接力赛一样,一棒接一棒地传了下来,终于成了一门全新的学科——甲骨学。

      甲骨文作为商史资料弥足珍贵。目前,收藏在国家博物馆的甲骨文无论骨片大小、字数多少,甚至无字的,全是国家一级文物。而刘枕青先生所藏甲骨文毁于文革,着实令人痛惜。(孙家臣 郭焰)

     作者简介:

    孙家臣,工艺美术师,济宁市书画协会副主席。

    郭焰,孔孟之乡地域文化研究和传播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济宁收藏甲骨文第一人——刘枕青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nxr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