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我爱学习吗?也算是爱学习的了,毕业这么多年,身边没有几个人像我一样,休息时间捧着书不放,要考什么试立马进入得了状态。
学习带给我什么?说功利些,就像妈妈说的,孩子,好好念,念书有饭吃。但学习于我是种需要,不看书,似乎也找不到什么别的事儿干,许久不写点什么,心里想的内容仿佛满的要溢出来一样。
就这么爱学习的我,是不是能够稳扎稳打的过好生活了?并不!相反的是,学得越多,我越会感觉到焦虑。曾经作为真学渣、伪学霸的我,坐井观天,沾沾自喜,自从去了东大,我的烦恼和不安也多了起来。后来看了心理学,为自己的原生家庭焦虑,为今后能给孩子一个怎样的原生家庭而焦虑。如今接触了思维类的书,甚至一度怀疑自己的思考方式存在巨大问题,才导致自己过了那么多年真学渣的日子。
那现在思维方式就正确了吗?我看未必。前两天看大贝老师朋友圈里说这么一段话:越学越焦虑的人,其实并不懂学习,最起码学习的方向大概率有问题。
日签内容是:“相当部分人只是摆出一副学习的架势,其实并没有学到真正的知识,真正懂得学习的人会偶很大收获,不会经常陷入焦虑,所以看一个人学习里的强弱,往往指的是精神面貌能看出来的。”
这说的不就是我吗?
但停下来想一想,越学越焦虑不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吗?已知的越多,才能了解到我还有那么多未知。傻白甜有种全能全知的盲目自信,并不能敏锐觉察出,这是未知,这可能是改变我生活的知识点。
所以学习的过程中,不会波澜不惊,起码内心必然有起伏。
面对这句能打死一大片的话,我惊慌了会儿,但能停下来思考一下,也许就是我学习思维、思考方式的功劳。
反思自己的焦虑,除了在接受新知识过程中产生的蒙圈,更多的是自我要求太高。想的太多,做少太少。
看了书总想根据这个主题写篇文章,找那个切入点发篇推文,而往往搁置下来了,想法依旧还在,但拖延了的事情就像只丑陋的大青蛙,让我再也没有勇气靠近去实践了。
备考的进度每天都在进行,可我看到兴头上,总想着一天看完5天的量。备考不光是要被动听完,还要主动复述、会做题,对于前所未知的知识,我并不能准确判断要花多长时间才能真正掌握。一旦有了一天看完的想法,拖到第二天,就仿佛是自己又一次在任务面前失败了。
每一天都过的焦虑,并不完全是学习力不够,而是因为给自己安排的太多的事情,每天都没有完成,每天都没有成就感,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焦虑感。
如何来扭转这一心理感受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