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水对于中国人来说,从古至今都是一种值得思考的东西。几千年来,水一直以来都在华夏民族的血液中流淌着,不舍昼夜。
水是流动的,水也是静止的。“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水不停地流淌着,未曾有过一刻的停歇。它每一瞬都是一个崭新的自己,变化无穷。可它的总量却不会改变,它是它,它又不是它。苏轼说:“逝者如斯”,但它又“未尝往也”。尽管水不停地运动着,以至于人们都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但它也是静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方能始终。
水是宽阔的,也是包容的。它仿佛一位母亲,拥抱了万物。“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它将自己献给了植物、动物、人类。它孕育出了古代的文明,在中国的历史画卷上留下了自己的浓墨与重彩。它宽阔而浩大,看不见边际;它雄伟而壮丽,不曾被玷污。正是因为海纳百川的道理,宽容的品质才更加难能可贵。唯有宽容,像溶剂一般包容世间的百态万物,才真正地可以做到,人处世间,波澜不惊,水波不兴。
水是弱小的,水也是强大的。水滴轻盈而又弱小,它毫不起眼,甚至都不能扬起波浪,也不能给人饮用。但水又是强大的,水滴逐渐萃集,凝聚成了杯水、池水、波浪、壮澜,而最终是江河湖海。“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恢弘气势也并非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形成的。只有依靠长时间的汇聚,才最终能从微不足道的个体发展为不可动摇的巨浪。
水是澄清的,也是纯净的,不论是柳宗元所偏爱的小石潭,还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线浮动月黄昏”,亦或是被贬黄州的苏轼在承天寺中看月光在水中的倒影。水始终是澄清的,未被玷污过的纯净与洁身自好。正如一位翩翩贤士,谨守自己的节操,秉持自己的原则。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水,好似春天的绵绵细雨,唤醒了万物,将崭新的一年带给人们;好似夏天荷塘氤氲的露汽,在炎热中带给人们清凉;好似秋天一溪秋水遥远绵长,牵引了人们的思绪至家乡;又好似冬天的雪花,为人们带来梦幻与希望。水是如此美好。
水始终静静地流淌在每个中国人的身体中,就像华夏民族的灵魂一般,烧热了我们的五脏六肺。无论水是流动的、包容的、强大的、纯净的、或是美好的,它不忘自己的身份,将文明所赠送。
流淌,于是拥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