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晚上,李老师的课在大家意犹未尽时戛然而止。鉴于个人尚处菜鸟级别,课后我没有动弹,对照自己的课堂笔记,回顾老师所讲的内容,然后重新整理了一遍笔记。在回顾的过程中,我开始对老师所讲的内容慢慢“开悟”。
本次课程的重点之一,是从作为讲师而言,最重要的是要意识到在课堂上,要极尽所能通过自己所举例子,让听众喜闻乐见,更重要的是有所启发,也就是老师所说的,唤起听众的兴趣,引发大家的思索。如果能起到将听众领进门(心理学之门),那就更好了。一个讲师,要训练自己在短时间内,让对方心动的能力。
本次课程的重点之二,是知识类: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应。一个讲师,要用听众能够听得懂、感兴趣的例子对“心理是脑的机能”进行解释。在做任何解释时,都要做到“体、相、用”三位一体。所谓体,即本质;相,即现象;用,即功能。“相”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直观的。但“体”和“用”就需要用言语去解释,听者需要去悟。
人的视觉、听觉、味觉、痛觉、方位知觉、机体觉(饿)都属于脑的感知觉。比如,视觉,当前正值春暖花开的季节,红的、白的、粉的、黄的、紫的、蓝的……五颜六色的花朵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但是这些颜色存在于哪里呢?不在花里,不在眼睛里,不在光里,这些颜色是我们的脑创造出来的。我们上过初中都知道,这个世界原本是没有颜色的,颜色是人脑创造出来的。
再说说饿。去年,为了减肥,我开始坚持每周3次慢跑运动,并尽量不吃晚饭或者晚饭减量。最初几天不吃晚饭,每到饭点儿,我的肚子就开始咕咕噜噜叫唤,但是过了晚饭时间,也就不饿了,反倒还感觉格外轻松。为什么开始饿,但是后来又不饿了呢?原来,最初的饿,也只是生物钟在呼唤你吃饭,饿的不是肚子,而是脑子。饿是一种心理现象,是大脑的机能。
比如,左手打右手,疼在哪里呢?我们在心理层面来回答,疼不在左手,也不在右手,疼在脑子里。疼是一种心理现象,是大脑的机能。举例:一个因糖尿病被截掉脚趾的人,还是会喊着脚疼。疼在哪里?在脑子里。
声音是一种纯粹的心理现象。比如在外太空,如果有两个飞船相撞,有没有声音呢?大家知道外太空没有空气,所以明白没有声音。但我们再问:如果在千里之外的原始森林,有一颗大树倒下了,会不会有声音呢?没有。
有关上、下、左、右,是方位知觉。地球是圆的,我们头朝上,脚朝下。美国人难道是头朝下吗?当然不是。
心:情绪、情感、心动等感觉。
大脑,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讲,比较的功能。幸福,就是纵向比较的结果。和自己的过去比,进行纵向比较,这是心理健康的前提。所以有“知足常乐”之说。而前进的动力,需要横向比较,和别人比,看到差距,继而奋进。所以有“人比人气死人”、“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举例:疫情期间,一些留学生在国外亲历过所在国家疫情防控做法后,再回国,通过横向对比,就能感受到幸福。因为我国的疫情防控以及对回国留学生的无微不至,让他们感受到了祖国的关怀,感受到了温暖。这种温暖就是心动的一种表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