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道纵横交错,大江大河新罗密布,这也为古人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水产品资源。从历史史料看,古人最主要的水产品仍然是鱼类,人们把当成人们重要的副食。。
周朝时,鱼被列为“六畜”之一,同时与牛肉一样同是祭祀的重要贡品。《诗经》有云,“匪鱼独有的比目,唯鲜唯鲜的龟菜”,这一段即为捕鱼和食鱼的描述。
到了汉朝,钓鱼和食鱼的习俗更为广泛。据《史记》记载,汉武帝曾多次下令广泛捕鱼,以供皇室和百姓的食用。同时,汉朝的人们也开始发展出各种鱼类的烹饪方法,如烤鱼、炖鱼、鱼羹等。汉朝有记载的“生鱼片”吃法,在日韩也较为流行,那时的的人们,除了在冬日腌鱼,还会抓活鱼,并切成“鱼鲙”,也就后人常吃的“生鱼片”。
进入唐朝,生鱼片的吃法被记载入诗词,比如,诗人杜甫记录了一个完整一套吃生鱼片的巧法流传至今,让后人叹为观止。
河冻未渔不易得,凿冰恐侵河伯宫。
饔人受鱼鲛人手,洗鱼磨刀鱼眼红。
无声细下飞碎雪,有骨已剁觜春葱。
偏劝腹腴愧年少,软炊香饭缘老翁。
落砧何曾白纸湿,放箸未觉金盘空。
随着唐朝盛世的到来,日本到大唐交流日间频繁,唐人生鱼片吃法传到了日本,在日本盛行至今,现又传回本土。
据史料记载,唐朝的捕鱼技术得到了空前发展,鱼类的消费量也有了显著的提升。唐人食谱中,鱼类的烹饪方式多种多样,包括炙、煎、炸、蒸、炖等。其中,炙鱼是当时最高级的食品之一。
宋朝时期,“以鱼为欢”是整个朝代文化景观。宋人不仅对鱼类的食用方式则更为精细,出现了各种以鱼类为主料的菜肴,如“西湖醋鱼”、“炸鱼球”等。还时不时出现渔钓意象,如“渔父饮,谁家去”、又如,“青蓑黄箬裳衣,红酒白鱼暮归。”
宋词浩瀚如烟,随处可见宋文人“以鱼为欢”的隐逸,这与宋朝经济文化中心从北方向南方转移的物理位置密切相关,温润多水的南方为宋词渔鱼文化提供了自由生长的温床;除此宋朝还开始注重食疗,如《本草纲目》中就记载了多种鱼类的食疗效果。
到了明朝,据《明宫史》记载,皇室仍以鱼类为重要的膳食之一。而民间则更是将鱼类视为美味佳肴,各种鱼类菜肴层出不穷,不过,能够吃上鲜鱼已经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了。因为朱元璋定都南京,鲥鱼成为宫廷宴席中的“常客”,上至皇帝,下至贩夫走卒都十分热衷于这道美食,以至于朱棣迁都北京以后,朝廷不惜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在南京设立鲥鱼厂,负责将南京的鲥鱼用冰块保鲜通过京杭大运河运到京都,由此可见当时人们对鱼类菜肴的追捧,
到了明清朝,随着鱼类烹饪技术的发展,熟鱼已逐渐取代了生鱼片吃法,每每餐食无鱼不欢。除了来自江南的鱼鲜,水资源同样十分丰富的中国东北也贡献了很多鱼类资源。根据《吉林通志·食货志·土贡》记载:吉林属每岁进贡方物,四月内进油炸白肚鳟鱼丁十坛,十一月进鲟鳇鱼三尾、翘头白鱼一百尾、鲫鱼一百尾……
而如今,不管南北,鱼产品已经是各种宴席中不可缺少的菜肴,并在经常扮演压轴菜,吃鱼的方法也变得千姿百态,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古人看到估计要流口水了。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