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不知怎么地又谈起爱好,又开始进入到自己的死循环中,为什么这么多年我就没有一个很痴迷很痴迷可以为之抛却很多东西的爱好呢?
朋友说了一句话:爱好就是你很累的时候也想干的事情,无论多难都可以坚持下来并且不求功利的东西。我觉得很有道理,然后思考了一下自己,好像爱好还真的不少,吃喝玩乐,唱歌写作,看小说……写的话可以写一堆,但是却没有一个可以一做做一天也不会觉得烦的事情!
一个大神级人物告诉我:你去看《朗读者》的许渊冲老先生,那就是爱好!
02
就像小学生上课认真听讲一样,我去看了《朗读者》,然后,用一个比较洋气的词来说就是,一发不可收!
许渊冲老先生从六十年之前就开始翻译文学作品,六十年如一日,中间从来没有过一丢丢想要放弃的想法或者厌倦的感觉,只是觉得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就很幸福!他还说:要是他能活到一百岁,他就把莎士比亚全集翻译完!
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震撼,我是被震撼住了!莎士比亚全集一共40册,许渊冲老先生打算用一生去译完!我从里面看到的不仅仅是对爱好的坚持,更重要的是我们中国学者本来的模样!
我们不能活得太功利03
我们现在的大学生,很多(我说的不是全部)都是非常功利、浮躁,包括我也是,明明自己没有什么本事,却什么事都想掺和一脚,梦想着一夜暴富或者趁早出名,有人说,这没什么错啊,只是我们更现实了一点,难道没有钱可以活吗?
当然不能!但是,如果你痴迷文学或者某项研究到无法挣钱的地步,我相信你是不会饿死的!
前一阵子流行一句话:好女孩都被公众号惯坏了!我倒觉得这句话不全面,我们大部分人,都或多或少地被社会上拜金或者浮躁的错误价值观在影响着。
有一个人写过一本书《我喜欢这个功利的世界》,当时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是偏赞赏的,觉得里面肯定写了一些职场上的故事或者成人社会中激烈的竞争。但现在我改变想法了,这个世界不能变得太功利,而我们也不能因为功利而去做事!
想想我们以前的学者们,像季羡林、沈从文之类,哪一个不是投身于中国的文化事业,仔细钻研,真的是为自己喜欢的事业而奋斗终生的,那时候的大学,虽然环境条件比不上现在,但是学术氛围的浓厚、对文化钻研的热爱,是我们现在比不上的!
我们都太功利,好像上学就是为了找个好工作,为了工资高,为了有好的生活,这种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大都体现在了物质上,跟现在社会的结婚风气又紧密联系,有车有房是前提!我们都很难静下心来去思考,去钻研学术,去看看文化的发展!我们做事忘记了循序渐进,而是太急功近利,总是想着一夜之间最多一年就要看得到成果,发自内心地质疑一万小时定律!
我们都面临着一个各种社会矛盾、问题重叠堆砌的倦怠时代,这一时代的特征是,人们普遍身心俱惫,时代本身也难以隐藏这种病状。我们太急功近利,甚至失了最初的本心。
现在看看,戏子当道,我并不是反对追星,而是不应该把明星放在那么高的地位上,演员是一种职业,并不是只看颜值,那些老艺术家们痛心叹息的娱乐圈确实需要整改了,而我们这些吃瓜群众恐怕也需要认真思考,我们为那些高颜值明星的走红点了多少赞?
一个国家要发展,并不是靠娱乐圈,而我们现在科学家们的收入,则远远比不上明星,很多明星大腕一集电视剧就几百万甚至几千万,而我们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只能在北京五环买一套厕所!那么多“男人看了会沉默,女人看了会流泪”的文章都比不上这个现实吧!难道“娱乐至死”的风气跟这个没有一点关系吗?
04
话说回来,我们还是应该加强自身修养才对。当初董卿开《朗读者》这个节目,我并没有去看,总觉得没有多大意思,兜兜转转还是名人儿的世界,离我们很远。可是,看了许渊冲老先生之后,我发现,这个节目的质量是非常高的,我们中华的文化,真的非常博大精深,“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这样的古文不是比一万句“我爱你”更能打动人吗?
还有我们的学者们,这种刻苦钻研的精神真的值得我们感动,可能我们大部分人的梦想都是年轻的时候挣很多钱,老了可以颐养天年,或者周游世界,而许渊冲老先生却一直在翻译莎士比亚,这么一个本该好好休息的年龄,依然熬夜到凌晨三四点,多借点白天的时间,来让自己完成心愿!
我知道,我们每个人的追求,我们每个人的梦想都不一一样,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总要变得不那么功利地去做点事情,总要把我们的中华文化流传下去,因为这些可贵的东西,一旦逝去,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