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作为十里洋场的恢弘我是只从书上读到过,租界里各国的势力分割造成的建筑风格的融合被保留下了一部分。早上从南通出发被牛奶滴入蓝天一样的美景惊艳,两小时车程外的上海却被烟灰色的云笼罩,像卡尔维诺笔下孤独矗立的城市群弥散哀韵。凡是城市,依凭其中的人为名片打出一片地域的特色情调,作为骨骼一样的存在,人撑起一座城市的精神头。应该说大城市的定位就暗含其包容的环境特征,你希望看到的它都有,你不喜见的也得学着先一步退开。城东和西楼,南门和北边的河,太大的生存空间会被自然裂化为小部分的聚集地,这和根植于心的依存感有关。
路过一条巷子有一只阿柴把头伸出围栏外面,那么大个头塞进小小的钢筋缝隙里,比花藤还知道寻找向外向上的空间,挣扎着要你摸它的头。回来的地铁错过的恰到好处,看到一只老鼠慢吞吞的跑过下客道,慢到我还有空拍下他老态尽显的样子:冲撞了空气,爪子一路折磨地砖之后非常狼狈地钻进电梯洞里。
的确是应该多去看看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人,需要新奇的感觉刺激神经的同时,也同样需要矫正一些固化了很多年的偏见。一直觉得拥有读者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尤其当拥有一群年龄跨度较大的读者时,作者是应该为自己自豪的,我这么认为。
伴随成年,越来越多的沉重被提起来背在身上,等我怀疑这是刻意渲染的伤感情绪的时候,已经发觉自己再乘兴去某个城市见谁一面的时候越来越少,出门如果回来太晚的话面对没开灯的房间需要回想很久才能找出当天的真实感,满屋子都盛满疲惫和自我怀疑。
多数时候不平稳的狂热会让我失去了解的兴趣。追逐一个人的故事,歌声,或者只他的脸,我们都能从中得到慰藉,这让我觉得神奇。和很多目的相同的陌生人聚集在一起,看着他们拖着箱子带着行李,书里还夹着很远地方的登机牌,心情同样有很大的起伏,被触动的信号是边上女孩的眼泪。一个很普通的女孩,为了偶像穿上好看的衣裙,她哭着问出问题的时候有种奇异的美感,几次哽咽,让人心生爱怜。
不到一个小时我已经知道这群人的大学专业包括但不限于广电、日语翻译、编程、美术、广告。
回去的车上太累了,灯火零星而恰到好处地跟我保持着距离的
成年人出走书友会的一万种联想之一 成年人出走书友会的一万种联想之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