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文化苦旅》读后感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文化苦旅》读后感

作者: 心会神苧 | 来源:发表于2020-12-14 08:48 被阅读0次

你信吗?反正我是信了,人和人之间是有气场的,即便是素不相识的两个人,即便相隔千里,比如我和余秋雨。尽管这些年他的《行者无疆》、《文化苦旅》久占各大图书销售榜首位,我一直没有想看的欲望。

远方语文的老师推荐孩子们读《文化苦旅》,为了和雨儿有共同话题,为了跟她一起探讨交流,我也开始一天一章地认真拜读起来。中途几经瞌睡、走神儿,甚至臆想(把作者当成史铁生),耐着性子,历时一个月,终于看完了这本书,来吐槽几句,不喜勿喷,请绕行!

我自诩是一个爱读书的人,虽不敢说是博览群书,但对文化界的诸多大咖都略知一二,我从未对任何一位作家有莫名其妙的抵触,唯有余秋雨。人家出了书,有那么高的销量,人家是内地最年轻的高校校长、中国最值得尊敬的文化人物,有那么多的光环,即便是有很多的负面评价,也总是值得我敬重的,可,但是,他的文字怎么都跟我产生不了共鸣,就当是我才疏学浅吧。

合上书,我几乎回想不起书中讲的什么,杂乱无章,见过散文,没见过散成这样的。很多文章我都找不到思路和主线,写故事不精彩,写人物不深刻,写景没画面感,写情没有真诚,写来写去最后总是忘不了标榜自己。表面上看似淡泊,看似豁达,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他的不满和愤世,无不在炫耀他的成就和他的风采。历史不需要煽情,学术里夹杂着抒情,整的不够学术,抒情里夹杂着学术,整的不够抒情,到最后弄得个既不历史也不抒情。不管你是走遍万里,还是博古通今,怎么就不能少些套路,多些热爱。诗和远方是我们向往的生活,古有徐霞客,近有大冰,要么专注,要么洒脱,总归是“纯粹”两个字。

我无心研究为何这么多人讨厌他,或许是我们太狭隘,自己是井底之蛙,还嘲笑小鸟无知。我和余秋雨天生犯冲,但丝毫不影响你喜欢他,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至此悟出一个道理:看书即如人饮水,冷暖自己。

相关文章

  • 一声叹息

    ——《文化苦旅》读后感 记得十几年前,读过余先生的老版《文化苦旅》,《道士塔》《风雨天一阁...

  •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文化苦旅》读后感

    你信吗?反正我是信了,人和人之间是有气场的,即便是素不相识的两个人,即便相隔千里,比如我和余秋雨。尽管这些年他的《...

  • “苦旅”不苦-《文化苦旅》读后感

    从“话“苦旅”之苦”到““苦旅”不苦”的转变,只是十来天的功夫。 这几日肇庆接连来了两次台风,“天鸽”刮来一日的昏...

  • 文化苦旅读后感

    这本书简直不能太美了!苦是一种姿态,旅是一种人生,一种游遍祖国大好河山豁达的姿态,那么祥和。每一个地方都有每一个地...

  • 《文化苦旅》读后感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未看过《文化苦旅》之前,不会想到,一处处令人流连忘返的风景名胜与历史古迹在他们的背后会...

  • 文化苦旅读后感

    与《文化苦旅》的不期而遇,既是偶然也是必然。 初次接触这本书,我便被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所折服。它通过山水风物...

  • 文化苦旅  读后感

    暮色四合时,最好不过读一本文化苦旅,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在此又多了一声叹息。余秋雨先生以其宽宏的笔触,容纳了...

  • 《文化苦旅》读后感

    中华文明已经有四千两百年以上悠久的历史,无论是最先出现的古巴比伦文明,还是曾经盛极一时的希腊文明,都已被时间的车轮...

  • 《文化苦旅》读后感

    《文化苦旅》若说是余秋雨先生的游记,显得过于狭隘,先生游历更多的是感悟与思考。 《文化苦旅》一书重在体...

  • 《文化苦旅》读后感

    昨天突发兴致,找出了这本被我塞在小角落的《文化苦旅》。之前,虽然听过大名,但是一直没有想要拜读的心境。但是昨天,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文化苦旅》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ogmg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