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简友广场
用上帝视角看历史:秦始皇究竟是不是暴君?

用上帝视角看历史:秦始皇究竟是不是暴君?

作者: 舞文弄墨的果子爹 | 来源:发表于2023-09-16 17:33 被阅读0次
秦始皇是封建统一王朝的开创者,也对华夏文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贡献,被后世称为千古一帝。
秦国凭借几代帝王的努力,最终由赢政横扫六合,一统天下。并行行省制,统一货币、度量衡,车同轨书同文,推崇依法治国,开启了中国君主专制的先河。

虽然秦始皇在历史上成绩斐然,可后世却多称其为暴君!?那么,秦始皇究竟做了那些令人痛恨的事,才会被冠以“暴君”的名号?是确有其事?还是被人摸黑?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已。

就先先让我们来看看秦始皇究竟做过哪些所谓的暴政?

一,重压下的严刑峻法。

秦国自孝公开始重用商鞅进行变法,施以重法改革,才使得秦国能迅速崛起起,最终超越其他六国成为霸主。

其变法的主要的内容与核心思想是:

一,颁布《垦草令》以农业为国之根本,刺激农业生产

二,施行连坐制和推行县制,重农抑商、奖励耕织,避私斗、奖励战功抑制商业发展,它也体现了商鞅变法的核心思想是:重刑、弱民、抑商和禁旅。

1,重刑包括:劓刑(割掉鼻子)、彘刑(砍掉人的四肢)、腰斩等令人闻风丧胆的刑罚,以此扼制民间和贵族的不法乱纪行为。

2,连坐:一家犯法,与其相连的数家都要受到惩罚。以此让人们相互监督,防止违法乱纪。

3,弱民:采取多种措施来弱化民众的心智,以此来加强管理

4,抑商:限制商人经商行为,降低商人身份,将财富集中在国家手中

其实,这样的法令在动荡战乱的年代,可以有效的提高中央集权行政效率,稳定国家局势,有利于形成统一战线,一致对外!

而且在秦始皇刚刚统一六国后,仍然有很多六国遗民,没有放弃抵抗,对国家的统一造成了威胁。所以,在国家一统的初期,秦国仍然沿用严苛法令,以保障在民心不一的情况下,稳定还没有形成统一意识的国家。

但山东诸国则各有其法,且都不及秦法严苛。六国民众无法适应其法制,自然视其为酷政。

二,繁重的劳役之苦

秦始皇得天下之后,开始大兴土木垒长城、修陵寝、筑驰道,动用大量人力物力,使许多百姓在战乱之后,还不等休养生息,就又因徭役流离失所,自然怨声载道。

但是,秦始皇之所以在战后,劳民伤财大兴土木,也是有其不可不为的苦衷:

1,筑驰道:秦朝建立之前,中原大地已经动乱500年,各国之间常年征伐。特别是秦一统六国期间,各国更是无暇顾及民众的生活条件。

而作为国家发展最基础的道路建设,也因为征战而颇多破败之像。特别是大一统后,崎岖不平的道路,严重影响王朝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所以,修筑道路是迫在眉睫之事。

2,征劳役,随着六国的覆灭,秦朝平白多出了数百万的六国降兵,如何安置他们也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

如果不管不顾,直接对其进行遣散,不免其中会有很多仍然心向六国的遗民、遗族,放任不管最可能的结果就是,他们拿起武器反抗秦朝统治。

若是直接将其收编入秦军,又不能保证其忠心。

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令他们放下手中的武器,拿起工具,成为战后恢复生产的劳役大军,让他们发光发热,防止被有心人利用。

3,修筑长城,在秦朝大一统的同时,北方游牧民族匈奴也迎来了鼎盛时期。他们早就觊觎富饶的中原大地,时常南下犯边,东周就是灭亡在这些游牧民族手中。

前车之鉴,为了防止他们大举南下,才会命蒙恬率人将战国时七国修筑的长城,链接在一起。以此阻挡北方游牧民族!

以上行为,在当时看可能有些劳民伤财的嫌疑,但是对于后世而言,确实有功于社稷的伟业。

三,帝王的暴虐嗜杀。

关于秦始皇嗜杀残暴,最为著名的当时焚书坑儒的事件,对此后世也多有研究。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秦始皇究竟为何要焚书坑儒?焚的是什么书,坑的是什么儒?

1,焚书

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各国为了发展壮大,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传统。这种特殊的局面,导致各种思想和文化相互碰撞,衍生出了更多的思想和文化,呈现出了“百家争鸣”的现象。

这种现象的出现,于后世而言,像春秋战国时出现的儒家、墨家、法家、道家等诸多思想,无疑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这个文明的根源之一。

但不同的思想之间,存在很大的争议。这也是为什么,春秋战国相互功伐容易,却很难灭亡一个国家的原因。

秦凭几世积累,嬴政横扫天下,一统六合,从政治和地理上实现了中原的大一统。但因为各种思想的存在,中原各国无法真正的融合在一起。所以,秦随统一了中原,但

中原六国的遗老遗臣,仍然不断起义抗秦,这就是原因所在。

另一面,在庆祝一统天下的庆功宴上,博士淳于越却提出秦朝应该效仿夏商周三代,施行分封制,而不是郡县制。于是满朝文武开始就分封制和郡县制展开了讨论,其实就是一次新旧思想的碰撞。

由于这一次的讨论,让秦始皇明白,人们根深蒂固的思想,必须进行扭转。而导致守旧思想存在的根源,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书籍!只有焚烧掉守旧思想的根源,才能真正从思想上,进行统一,稳定国家的统一。

于是,才有了历史上封焚书。

2,坑儒

至于坑儒就相对简单了,因为他坑杀的是一些妖言惑众的术士,以及那些守旧的饱学之士。

经过上面的焚书坑儒,秦始皇逐渐消除了不一样的声音。虽然在现代看来,秦始皇的行为过于残暴。

但在当时,七国刚完成统一,基础薄弱,民间思想不稳的情况下。通过强制性的手段,有利于中原的一统,和名族意识的形成。所以,秦始皇的所作所为功大于过。

而盛传的赢政暴虐,也不过是六国遗族,极力的摸黑罢了。

总结:

所以,任何事情不能单独拿出来进行评价,而

是要放在当时的环境中,审时度势的分析。所谓的对错,也不过是身份不同,角度不同,而产生的群体意见罢了!

我们往往都是站在上帝视角去看待任何一件历史事件,用现代的道德标准去评判几千年前的人和事,会不会有些道德绑架的味道?

任何一个历史事件,都不能脱离当时的社会环境、政治环境、民众接受程度等多重因素的现实情况,而单独去对它评头论足。

那么,你们认为秦始皇究竟是明君还是暴君呢?

相关文章

  • 《始皇帝》

    说到秦始皇,立马就想到:长城,统一六国,秦始皇陵,暴君,焚书坑儒 本书确以全新的视角来解读秦始皇,从名字开始,原姓...

  • 换个视角,也许一切都不同(摘选)

    上帝视角:上帝视角能让我们用一种完全无我的姿态看一切,看众生,看世界。 所以,当启用上帝视角的时候,我们就会感受到...

  • 暴君?昏君?――周幽王

    一提到暴君就能想到秦始皇吧,在历史上还有一个比秦始皇更前的暴君,那就是周幽王。提到昏君,就能想到很多皇帝吧。其实...

  • 被历史误解的第一人

    秦始皇大家都不陌生吧,历史书里说的秦始皇是一个暴君。记得以前的历史老师跟我们说秦始皇,对我国的只有一个贡献就是统一...

  • 个人与上帝

    一个会思考的人,总能清晰地区分两个视角,个人视角和上帝视角。个人视角看微观,上帝视角看全局。个人视角分对错,上帝视...

  • 秦始皇,到底是难得一遇的“千古一帝”,还是“一代暴君”

    对于秦始皇到底是不是一个暴君,大家历来有所争议,意见不一。而我认为:瑕不掩瑜、功不抵过。 功绩 秦始皇在位期间,在...

  • 秦始皇是暴君吗?

    关于秦始皇是不是暴君这个问题,我想到了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是暴君吗?玄武门之变,弑兄杀弟,夺兄弟的妻子,杀兄弟的孩...

  • 用科技视角看历史(三)

    人类从非洲走向全世界,从原始人到现代人,并不是像教科书本上讲那么轻松和自然,也是经历过失败。但失败后,重新准备好了...

  • 观《中国通史》纪录片碎感

    第十八集:秦始皇统一中国 秦始皇既是千古一帝,也是暴君,这是后人对他的评价。 秦始皇统一中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

  • “暴君”真的是“暴君”吗?

    历史上有许多残暴的暴君,举一个最典型的人物——秦始皇,大家都知道秦始皇是第一个统一全国的皇帝,可他同样也是史...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用上帝视角看历史:秦始皇究竟是不是暴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ohiv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