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为什么要读书?我们读书不是为了赚大钱,而是为了让自己明事理,知对错。读书是为了让我们在面对一件事情的时候有自己的判断和意见,是为了不要人云亦云。
刚开始我对书的兴趣并不大,甚至可以说是厌恶。我不喜欢读书,刚开始读书是在老师的逼迫下进行的,老师让我们一周看一本书并写出自己的感想。没办法我只好拿起我深恶痛绝的书,假装认真地读着。
从一开始的一页都看不进去到后来的看得津津有味、手不释卷,真的得感谢我的老师。想起了曾经读过的一句话“读书的人内心不会空虚”,的确如此,读书就是在自己的路上品味别人的酸甜苦辣,在别人的人生故事中感悟自己的道理。
在现实里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在书中却有。书中之人化作一个个资深的老师,向我讲述他们的一生,教给我他们历经一生才感悟出来的道理。我读的第一本书是余华的《活着》,从那以后,我就成为了余华老师的忠实粉丝。
余华老师是我见过最毒舌最残忍的作家,他总是用最简短的语言讲述着最残忍的故事。他手上握的不是笔,是刀,是最锋利的刀,字字诛心,他用最朴实的语言揭露了最悲惨的事实,不知收割了我多少眼泪。
在他简短的文字中,我读到了风烛残年的祖父孙有元、我看到了懂事善良的小男孩儿有庆、我了解了憨厚淳朴的父亲二喜。在余华老师的安排下,一条条鲜活的生命无可奈何地走向死亡。此时我的内心不停地呼喊“不,不,不要!”可无论我如何地呐喊,他们都不会回来了。
更多的时候,书中的人物像是我的朋友,而余华老师更像是一个“杀人犯”,“杀”死了我亲爱的人。余华老师把他们像木偶一样创造出来,赋予他们生命,安排他们表演自己的人生,然后毫无反抗地死去。在只言片语的轻描淡写中,生命永远地消失了,再也不会复活了,代替他们的是新的生命。可这就是赤裸裸的现实,不被我接受的现实,在余华老师的笔下表现出来,让我不得不接受,不得不承受。
看了余华老师七八本书了,没法再看下去了,我的心已经够凉了,我要找到一个温暖的地方。虽然余华老师的作品里也有温暖和柔软,但我知道,在温暖之后便是冷冰冰的死亡,无情地将我击入寒潭的深渊。得而复失往往最让人心痛。
不知道我是怎样鼓起勇气读完这些书的,但我知道,我绝对不可能把这些书再读一遍。不是写得不好,是写得太好了,不忍心看到一个个生命再次消失在我的面前。余华老师是我认识的最优秀最有才华的作家。
我会在读书的旅途中越走越远,在观望别人的同时走好自己的路,加油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