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上课!”“起立!老师好!”“同学们好!”昨天,扬州大学迎来新学期第一堂课,课堂呈现出了最熟悉又陌生的“上课礼”。大学作为传播、研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之一,记者采访获悉,扬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倡议师生从开学第一课开始重拾课堂礼仪,这一“新鲜”事引起师生热议。
某报就此开展“我看扬州大学重拾‘上课礼’”征文活动,请以读者的身份使用“尚理”的姓名,给报社(统一称《复兴时报》)“我看扬州大学重拾‘上课礼’”的专栏编辑李明写一封信,就这一新鲜事,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者畅谈亲身体会。
上课礼,尊师道
高一(9)班 陈楠
尊敬的编辑李先生:
近日,扬州大学新学期重拾上课礼,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烈讨论。我认为,上课礼自古体现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更传承着令人温暖、回味的千古情。
上课礼,表达的是相互的尊重,提醒同学们应尊敬师长,和谐相处。如今,学生、家长打骂老师致老师气愤得哭泣、辱骂学术界前辈思想迂腐等新闻频出,这些现象反映着的是师道的淡漠、对师长的不敬。而上课礼,这一小小的却渗透日常学习生活的礼仪,体现着并提醒着人们对辛勤付出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们的敬重;这一小小的问候,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师生教学的氛围,使老师授课同学听课的课堂多了一段特别的互动交流,有利于建设和谐的师生关系。
有人会说,现代的师生之间繁文缛节已经不再必要了,对老师的尊重不也可以通过其他的形式体现吗?然而,上课礼并非机械的形式,它要求学生与老师发自内心地问候对方,真诚地对对方发出美好的祝愿,而不是每节课前重复的动作与语言。这是师生之间创造小小温暖、传达点点尊重的桥梁。
上课礼,是对老师的尊重、古代先贤的敬重,更是对知识的敬畏。孔子庙里,祭祀活动连续不断,明清时期祭孔成为了国之大典,天子亲自前往祭祀;直至今日,每年都会有大型祭孔活动,每年的教师节也由此成为了中国传统。[可见,不管什么时代,尊师道的传统都是利于个人前途,利于国家发展的。]在偏远的高原山地中,西藏的高中毕业生们并未撕书扔书,而是跪拜师长学校,敬献哈达。这是面对知识的一颗谦卑朴素的求知心,是一次对知识浩瀚的仰望,一种学无止境,促进人们不断进步的态度。教育不仅仅塑造高智商、知识广博的人才,更要培养品行雅正的文明人。没有对知识的敬畏,没有品德的求善,就没有知识的求真。而看似不必要的细小的上课礼,正传达着这点。
上课礼,督促着同学们将细节礼仪落实到生活中,传承文明礼仪,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它既是对同学们课堂礼仪的要求,更是对同学们日常行为的要求:要求同学们将文明礼仪贯彻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尊重遇见的每一个人;它既是对同学们求取、敬畏知识的提醒,也是交给万千学子传承中华文明的责任。悠悠华夏,五千年的传统美德、宝贵精神财富绝不止一个小小上课礼,它们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了解,学习,一代代传承,创新发展,使中华民族更加紧密融合团结在一起,使我们的文明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熠熠生辉。
祝
工作顺利
您真诚的尚理
2020年4月
文章从“上课礼表达尊重,师生和谐相处”、“上课礼表达对知识的敬重”和“上课礼传承文明礼仪”三个角度来谈对“上课礼,尊师道”的思考,文章思路清晰,有理有据,表达简明流畅,已经很不错了。文中“孔子庙”和“西藏学生”的例子都非常赞。如果多一些积累,在表达时能融入更具内涵的素材,再加上能强化正反对比(道出“师道不尊”于国于民都不利的后果)或许更好。整体来说,写得非常不错。考场打分的话都50以上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