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曾读过法国安古兰漫画大奖得主,让—马克.罗切特的漫画《雪国列车》,如果在拿起漫画书的那一刻,我们能意识到这趟开往地狱的封闭式恐怖列车足以吞噬掉我们生命的一部分。那么我想,这部展现了罗切特极简主义的黑白画风,吸收了美式漫画、黑色电影风格的力作就已经无愧一部成功的漫画作品。
继《雪国列车》之后,罗切特以其亲身经历为背景绘制的自传式图像小说《雪山、青春与我》,为读者真实还原了成为漫画家之前,身为登山者的少年罗切特的人生轨迹,将一个老师眼中不务正业的叛逆少年成长之路描绘得入木三分。
位于法国阿尔卑斯山地区艾勒弗鲁瓦德下游、峰值为4000多米的艾勒弗鲁瓦德山北峰,历来被看作运动攀岩爱好者的朝圣之地。其岩石由板状岩和花岗岩组成,挂片距离短、安全系数高,组成了一个迷人的运动攀岩环境。这个山谷的攀岩难度与风险系数跟邻近的塞尔斯山相比均稍逊一筹,为结伴攀岩的新手们提供了更大可能性攀岩的机会。山谷中有一个比较大的露营地,有出售攀岩装备的超市和商店。少年罗切特的青春将要从这里展开……
罗切特的幼年并非一帆风顺。幼年时,他做医生的父亲便在阿尔及利亚为了法国而光荣牺牲。由母亲抚养长大的他在学校中是个沉默寡言但颇具绘画天赋的孩子。可悲的是,他的老师并不这么认为,老师总把他看作一个自以为是的“艺术家”,真正的破坏分子。对他的创作总是嗤之以鼻,并责令罗切特清除掉他在墙上的涂鸦。
这就好比一匹千里马,没有遇到真正的伯乐。在母亲被叫到学校与老师有了一次并不愉快的谈话之后,决定将“怪胎”罗切特送去学校寄宿,并对他发出了每晚都要学习,直到下个长假前都不准再去登山的警告。
但是,这个在上课时都在念叨那些伟大登山家的名字,心思早就随着那些山峰北坡、令人眩晕的山谷、巨大的岩壁而去的叛逆少年,既已决定要与少年桑贝在周三的休息日去登山,以征服艾勒弗鲁瓦德山北峰为目标,又怎么可能轻易放弃这在心中燃烧已久的念头?
桑贝,这个同样对登山满怀热情的少年,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罗切特攀岩的入门导师和领路人,正是他开启了少年罗切特的眼界。并与罗切特一路同行,在他装备不足的时候带他去借装备,并一路指导他攀岩中的技法。
就这样,两个青涩少年怀着青春的活力与对美好的向往,一路摸爬滚打,他们分享食物,补充给养,搭讪女孩,就这样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相对不那么艰难的登山之旅。同时也为完成二人的“登山路线清单”,成为优秀的登山向导这个目标而持之以恒地努力。
故事的最后,两位少年有没有如愿登上艾勒弗鲁瓦山的北峰?罗切特在登山途中邂逅的朦胧恋情是否无疾而终?作为一部致敬伟大母亲的图像小说,母亲总是一再为罗切特规划好他的人生路线,那么问题来了,他与母亲之间的关系最终会走向何方?佛家讲因果报应,正如我们所知,罗切特青年时代便从登山者改行做了漫画家,伴随着一次又一次永不止步、永不疲倦的攀登,这其中又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心酸过往?
总有人问,我们为什么爱攀岩?在笔者看来,攀岩这项被很多人称为极限运动的运动代表的是一种情怀,一种人生态度。所谓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只有不断攀登,才有机会站在峰顶一览脚下美丽的风景。正如萨特所言:他人即地狱。永远不要让你的主观判断去依赖别人的只言片语。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像罗切特那样不断攀登,不断向上,如此,人生就会比较圆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