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青少年心理学》研读
静静:《青少年心理学》第十四天(128–133)

静静:《青少年心理学》第十四天(128–133)

作者: 早产儿成长之路 | 来源:发表于2019-03-28 23:34 被阅读1次

    一、读书笔记


    学校不仅是学生接受教育的竞技场,还担当了塑造年轻人的社会价值观和心理发展的重任。自然,青少年在学校的经历深刻影响着其能力的发展—动机、抱负和期望。学校对心理发展的影响远超过对这些能力的影响。青少年在学校的表现影响了他们在学术上的自我认知和职业选择,塑造了他们的人格。学校的组织形式也影响其独立性,班纸管理方式影响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学校认为青少年的社会关系影响了他们的人际关系。

    美国17岁以下和几乎所有的17-18岁的青少年都在高中学习一个典型的美国学生每周超过三分之一的非睡眠时间都花在学校和与学校有关的活动上。11-18岁的美国学生在学校花了7000个小时。

    (一)广义上的美国高中教育。

    今日美国,14-17岁所有年轻人都注册在校学生。在1930年,这个年龄只有一半是学生。在20世纪初,只有十分之一。

    1920年,上学的平均时间是每年162天,平均学生出勤的天数只有121天,占学年的75%。

    1968年,上课时间延长到了接近180天。

    今天学生出勤率超过每学年90%。

    1924年,不到33%的年轻人能进入五年级学习并最终毕业。今天,大约有75%的五年级学生能按时毕业。

    1. 义务教育的起源。随着19世纪后期不断普及的工业化进程,儿童和青少年在工厂的角色发生了巨大改变。工业化之后余下不多的不需要技术的工作,其所需要的力气又是青少年所不能胜任的;产量越来越依赖工人对机器的操作,雇主意识到需要比青少年技术更熟练的雇员。工会在20世纪初不断壮大的力量,不仅寻求保护儿童的福利也需要保障自身的工作安全。作为回应,儿童劳动法限制了对未成年人的雇用,这些改变,让很多人远离了劳动力市场。

    同样在这一时期,美国城市生活的本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工业化带来了城市化,还带来了移民潮,给市中心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迅速扩张的经济带来的后果在美国城市的棚户区和贫民窟得到体现:危房、过度拥挤的街区以及犯罪。社会改革家们将教育设想为改善贫困工薪阶层生活环境的方式。很多人将义务高中教育视为社会控制的方式。

    高中能将街上无所事事的成百上千的年轻人收入学校并将他们置于可以监管的环境,从而使他们不惹麻烦。另外,急于将出生于国外的移民改造为适应美国生活的人,改革家们将普通高中教育看作他们美国化的必经过程。到了1915年,青少年接受普通高中教育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了

    2. 义务高中教育的崛起。20世纪初,高中是为精英准备的。课程师资生源构成等,都像现在的大学,主要传授文科。1920年代标志着美国所谓综合性高中的诞生。即能够迎合不断增长的青少年多样化需求的教育机构,囊括了通识教育课程、大学预科以及职业教育。在20世纪中期,高中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由只关注社会经济精英的学术教育扩展到关注所有年轻人的社会和学术发展的方方面面。

    3. 学校改革:过去与现在。20世纪五十年代,当政客们感到美国在科学上的优势地位输给了苏联时,学校被要求开设更多的数学和科学课程。当社会科学家感到不断成长的青少年对职业毫不知晓时,学校被要求提供工作机会,即开设进行职业规划教育的学习项目和课程。20世纪90年代,社会与那些影响和涉及广泛年轻人的社会矛盾(暴力艾滋病吸毒)进行斗争,学校被要求部署预防和干预措施。

    《一个都不能少》。20世纪90年代,人们一致认为市中心的学校没有培养出能适应高技术含量工作的学生,为了回应公众对除传统公立教育之外的其他选择的持续关注,例如特许学校,家庭教育等。建议学校提高对学生的要求。在2002年1月,布什总统签署了名为《一个都不能少》的法案。不论经济条件如何,全体学生都可以获得教育。通过对学生的年度测评和将学生表现结果向公众公布,要求学校创造和保障学术标准。

    2009年奥巴马上台仍然贯彻着。政府尝试弥补法案生效初期所出现的失误。包括学校在与教育系统博弈的事实,通过降低标准来提高通过率,公布考试平均值,鼓励学校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提高学生成绩。鼓励开发评估好老师的办法。

    4. 学校应该教什么。

    基于标准的改革。为改善表现而设计的政策,预先设定好以成绩测量为考量的标准。通过使学校和学生遵守这些标准而达到目的。

    5. 市中心的教育。学生成绩差主要集中在市中心的贫困和少数族裔学生中。为何城市很多校园改革失败?贫困已经产生了一系列有个人和家庭背景问题的学生。由于惧怕成为受害者,全国18%的青少年会携带枪支、刀具或者棍棒去学校。很多城市学区被政府机构拖累,他们常常会打断改革和阻挠教育创新。城市学生常常找不到归属感,导致掉队成绩差。市中心社区工作机会的侵蚀使得很多学生对留在学校和对学术追求投入精力没有兴趣。

    (二)学校的社会组织。

    1. 学校和班级的大小。由于综合高中的理念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教育家尝试在同一学校中教授各种类型的课程并提供服务。结果,在整个20世纪学校变得越来越大,有上千人的超大学校。

    (1)更大就会更好吗。答案是否定的。学校不那么官僚更具人性化时,学生的表现和对学业的兴趣才会改善。

    (2)小学校的力量。能更广泛的参与到活动当中,提高能力和技巧,紧密合作,感到重视和被需要。

    (3)不同课堂的大小。高中理想人数600-900人。视不同需求而定。

    (4)过度拥挤的难题。移动教室,多轨制教学,分组分批教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静静:《青少年心理学》第十四天(128–13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onh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