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不可分,坚持不懈不倒翁。
欢迎来到箜的世界。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第一次看完这本书后就极力给人推荐,觉得适用于家长 、学生和老师。后来一篇篇故事在小群里分享出来,更多的理解和想法也出来了,昨天把这本书整复盘了一下。
书的作者是名家教老师,用她的视角写了九个学生和家长的故事,最后还有她自己的成长故事。
简单列出几点吧:
1. 《人子与猫的孩子》中眼镜仔的妈妈因为对孩子成绩的期待,对待自己的孩子非打即骂,很是暴力,虽然孩子的衣食住行方面照顾得无比好,但孩子也始终处于胆怯之中,做题很怕落笔,怕犯错误。对于碰到被抛弃的猫子,眼镜仔妈妈却露出了浓浓的耐心爱心,对待不是自己亲骨肉,自己也没怀胎十月的猫子非常好。
我想如果没有外界各种的对比或成绩的影响,母亲们又会怎样对待自己的孩子们呢?能否看到孩子本身?
2. 《一脉不相承》里面的茉莉由什么都听从母亲安排直到结婚生子。生子后的茉莉对待孩子也依然受母亲、丈夫、婆婆、外界的影响。身份总是在妻子、女儿、媳妇、母亲的角色中取舍折中,到后来发生了很多事,终于学会走在勇敢做母亲的路上。
这其实跟我们也很像,没有人说生完孩子就自然而然会做母亲了,也一样需要学习,学习怎样是真正爱孩子。
3. 《必须多动》里漂亮的若娃知道自己没有多动症,但因为对学习不感兴趣,依然随母亲的需求吃药。母亲因为失去过一个孩子并且面对丈夫的质问孩子成绩太糟,又恰逢听老师说孩子可能注意力不集中。所以多动症是个标签,也是母亲和孩子及家人的一剂安慰药。有了这个标签,学习不好,记忆力差都是理所应当,没有人能胆敢质疑这一点。必须多动,这是她们面对真实的需要。
4. 《私的迷思》有了对于辛苦工作的父母勉强能让孩子们上更贵的私立学校的认识。孩子在学校觉得格格不入的压力,面对同学们家里财富差距的羡慕,及觉得自己拖垮家里经济的内疚与罪恶感。而父母只是想给孩子能力范围内她们认为最好的,即便孩子现在有想法,以后回看,也许有不一样的看法。
5. 《他没有家了》说明家的稳固或者说有固定爱着你的家人对多大的孩子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
《天赋》讲了即便手足之间,也是有性格,兴趣爱好,学习方式等的不同,不能用统一模式对待孩子,希望能让每个孩子的天赋都能自由伸展。
《衣柜中的小剧场》看到无法对家长坦诚的孩子,无处安放真实的自己。主要是父母觉得孩子可能的那个真实自己会让做父母的难以承受,所以一开始就把孩子要说可能的方向堵死,孩子自然不敢坦诚,只好说父母接受的那一方。
6. 《怪兽都聚在一起》里对孩子和母亲的表述没有让我有太大波澜,只是老师的表述让我有了更多的一份理解。现在的家长可能真的有一层集体固有想法加在老师身上,即老师就是二十四小时都是老师身份,不曾想,教师只是一份职业,也有固定上下班的时间,也想下班后有下班后自己的生活,而不再是老师的角色,会希望家长没有更多电话或别的“叨扰”。
7. 《高材生的独白》看出了即便外人看来非常成功的学术,职场位置有辨识度的人,母亲不够柔软弹性的教育依然有不可言说的伤,与母亲关系也很难和解。
《后记:莫失莫忘》里面写了作者自己的成长经历及母亲育儿很赞的地方,让整本书最后温暖起来。
这本书的题目就是纪伯伦诗里面的一句话,所以最后总结也用大概意思: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借你们所来,却不属于你们,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灵魂。
好啦,今天就分享到这里,明天继续。
作者:箜
若是同频伙伴,欢迎留言交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