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大学要升级,从各方面为检查任务做准备,最近要求学生背校训、院训、学风口号,以备被问到时,不能不知道。还要求每位学生想一条座右铭,张贴于宿舍课桌显眼处,准备接受近期检查。
这种要求,可能出于好的初衷,是想让学生重视学习,重视自我要求,重视自我提升,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但过于强调形式,强迫学生去强记一些口号,到底是为了让检查任务完成的更满意,还是真的因为这些措施,就能改变学生的观念、行为、想法,不敢期望太高,比较不乐观。
同时,为了督促该校英语专业学生考过专业考试、非英语专业学生考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要求任课老师,每周抽出一到两节课讲解考试试题,每周学生都有一次必须参加模拟考试的机会,可谓用心良苦。但给老师的考试材料,和学生的不一样,而学生的材料,也各有不同,也不鼓励老师或学生购买相同材料,怕有负面影响。让老师自行安排讲解事情。
大学,究竟是为了考过各种考试而设立,还是真的为培养能够自立自主、有想法、有能力、有品行的青年人而设立?
大学生和中小学生区别在哪里?大学和中小学区别在哪里?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如何学。我们的学校所做的事情,不敢说一定以此为目标,但有和这样要求相符的比例是多少?
学校、老师和学生都各有其责,但都各自明确吗?是否存在人为的混淆,或者过度管理,或者不能自立自主的情况呢?
读了四年大学,最后若只能获得一些证书,真的值得吗?
形式重要,还是最终的效果重要?谁为主?谁为次?究竟是谁糊涂,还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