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里面,在学校里面,在社会生活中都存在一个现象,就是我们成年人会过早地去判定一个孩子是聪明的,还是愚笨的;是有希望的,还是没有希望的。
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父母喜欢盖棺定论地批评孩子。父母对孩子的某种表现不满意时,不是想方设法去激发孩子的上进心,去帮助他改善,而是打击:“你就是不行,你做什么都不行。”这种所谓的打击式励志,是绝无可能达到激励孩子的效果的,也绝无可能产生积极的效果。
有经验的成年人,比如父母,都以为自己有能力做预言家,通过一件事就能看到孩子的全部了。其实谁能看到孩子的全部呢?一个智慧不凡的孩子,可能需要成人尤其是父母能有相应的智慧,才能觉察出孩子的智慧来。一个成长中的人,他还没有充分地呈现自己,你如何能够看出他的未来呢?俗语说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其实并不是说可以通过孩子三岁、七岁的情况看出他今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而是指孩子在小的时候呈现出来的一些特质可能会影响他后面的成长。
父母们千万不要做预言家,尤其不要去做打击孩子心智发展、挫伤孩子进取心的乌鸦嘴式的人物。有时候孩子真的会因为父母的伤害而堕落下去:你说我不行,我就不行,反正你已经说了,我就这样了,我也不愿意改善了。
反过来讲,我们可以对孩子的未来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未知心态,一方面我们要相信孩子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会有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假如孩子目前表现不理想,也可能只是他的才华还没有充分展现出来。另一方面,我们不必去猜测孩子未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只需要鼓励孩子去成为他自己。即便父母内心有很多的期许,也不能把这些期许变成孩子一定要实现的目标。
孩子要做什么样的事情,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个决定权属于他自己。没有父母期许的压力,孩子可能会有超乎父母想象的发展;父母对孩子的期许与要求越明确,他的人生发展就可能越单一,越受限于父母的有限经验。
保持对孩子的未知,也是保护孩子的可能性,保护孩子的独特性,保护孩子生命天然的状态,让他可以完全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