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名师工作室的成员集合了一次,赵校长说:以后工作室成员共读一本书,提前制定计划,每周读到统一的页数,集合交流,然后再读,再交流。
我拿着一本《给教师的建议》说:要不先从这本开始吧?能读透这本就很好啊!不但对教学有用,对教育自己的孩子也会很有启发。
小任老师说:我也想读,可实在没时间。老张老师意味深长地说:我读书也没有时间,可是我看手机有时间,我临睡觉前看、上厕所看、半夜醒来看、过路口等绿灯也会看……
是啊,从几何时,手机偷偷加入了我们的生活,变得如此让人欲罢不能了呢?
细细回想,原来当班主任时,手机就用得挺频繁的:打电话、发飞信、QQ群、微信群、拍照、查资料……
虽然频繁,但不拿手机心里不会痒得难受。
后来手机的内存越来越大,功能越来越多,网速也越来越快,我又开始用手机看电视剧、做美篇、安装各种APP、给孩子听故事、学英语……
一机多用,慢慢地,有点离不开了。
2016年9月,进入了学校中层,我和手机彻底结下了不解之缘。
加入的微信群多了起来,级部所有班级群、干部群、宣传群、起早贪黑群……学校里大大小小的事情都通过微信的方式进行传递,要不停地查看手机,一不留神,一条重要信息就会淹没在微信的大海里。
于是乎,我养成了没事就看微信的习惯。
很多朋友大概和我类似,多次的“秒回”和“秒赞”验证了我的猜想。
手机几乎成了人体不可或缺的一个器官,但对手机又爱又恨的人估计也不在少数。
视力下降、玻璃体混浊、颈椎病、严重缺觉、对孩子低质量地陪伴……更有甚者,因为看手机,掉进路坑;因为看手机,孩子被撞……
怎么办,怎么办?
鸦片必须戒,可手机怎么戒呢?
以下是我在网络上搜到的比较好的做法(有删减):
一、找参照物,下定决心
所谓找参照物,就是找一个比自己优秀、可以比照的人。比如我把大橙当做参照物。每个人的朋友圈子里都有比自己优秀的人,他们就是我们的参照物。既然大家水平差不多,为什么他们可以做到的事情,我们做不到?
二、当行动派,做出计划
买一个漂亮的本子,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计划。
三、安利三个好用的app
朝夕日历:一个公众号,专注于时间管理。里面有各种有趣的、助我们提升自己的活动。还有最火的21天早起计划。加入它,做晨型人。
我要当学霸:一款监督软件。我们可以设置学习时长,然后选择监督模式。一共有三款监督模式,亲测有效。
咕咚:号称全球最大的运动社交平台,可以加入同城线下跑团,找到同路人。也可以记录自己的跑程。
四、培养一个兴趣爱好
可以是瑜伽,乐器,打球,摄影,画画,书法,插花,十字绣,烹饪,种植,旅行,学习一门外语…… 或者自己感兴趣的任意一件事情。
五、利用好早晚时间
根据上文,我每天玩手机最多的时间就是早晨和晚上。如果能利用好早晚时间,那么一切就都解决了。
早晨:使用朝夕日历,加入21天早起计划。也可以邀请好友一起。早起打卡。打卡后简单洗漱,使用咕咚app出门慢跑半小时。晨跑,给人一整天的清爽。不信你就试一试。
等车和坐车时间:开启我要当学霸app,把时间设定在一个小时。一旦设定,意味着这一个小时不能动手机,否则就要接受惩罚。既然玩不了手机,就可以欣赏沿途风景或观察身边发生的事情,其实很有趣。或者,梳理头绪,在头脑中做一个日常计划。或在下班的车上,想想一天发生的事情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晚上: 散步半小时+阅读一小时+兴趣爱好一小时。这三项长期坚持,定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六、养成好习惯
每天晚上11点准时入睡,6点准时起床。不再刷手机到深夜。周末固定拿出一天时间,半天用于整理家务,半天用于爱好。
还没实施,不过刚才搜索过程,看到一条:黑暗中看手机可能会得眼癌!!!
手机上瘾的亲们,看到这条信息是不是比啥措施都有效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