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听“中二歌”会哭的人。
这段时间迷上《声入人心》这个节目,一方面,确实是被美好的肉体和声音吸引;另一方面,我真的太热爱“团魂”,这个只有“中二少年“才会挂在嘴边的东西。
从很久以前我就发现,能触发我泪点的,往往不是生离死别,不是令人悲惋的遭遇,更不是什么凄惨的爱情故事。更多的,反而是这种积极、向上、有劲儿的生命力,尤其是很多生命的集合体,是“团魂”。
这与我本身“安静”、“温柔”、“大摩羯”的标签不符,所以,就算是父母或者身边最近的朋友,也很少会把我和“中二少女”,准确地说,是“热血少女”挂钩。
在这里,我要咬文嚼字一下。“中二”和“中二”是不一样的,一种是幼稚病,另一种是热血。好吧,也许没什么不同。
所以啊,“阿龙川菜”在《歌手》上唱什么我都会哭,是那种会不自觉地跟着唱,忍不住掉眼泪,躺在床上也想喊出来的感觉。
那种,肩负着集体荣誉而战的感觉,太燃了!
六年前,在学校的体育馆,最后一次高考动员会上,学校播放了优秀毕业生的祝福视频。我还记得,视频的背景音乐是《年轻的战场》。
当时我的注意力全在歌词上,不记得是不是出现了熟悉的学长学姐的脸,也不在乎他们说了什么。当下,一起走过了三年的人,站在高中的体育馆,这个等同于“青春”字眼的地点。大家看着同一个屏幕,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理想,都暗自鼓着劲儿。
整个场景,就像是一部自己参演其中的电影的片尾曲MV。
“中二歌”的绝杀就是旋律。冲动热血的歌词是必需的,而张扬的旋律,尤其是铺垫足了之后,第一句高潮的迸发。那一刻,那一个音符,就是我最强的催泪剂。
突然想到这首歌,是因为今天又收到了两个人对我做Vlog的鼓励和支持。
去年的主讲老师今天突然给我发了一张切水果的照片,说看了我的Vlog也打算好好吃水果了。还说,去年我帮她录音的时候就觉得我声音好听,不做点什么太可惜了。
刚刚一个,说不上是特别铁的朋友给我发了Vlog的视频,之前她也给我发过关于摄影技巧的教程。
当你认真去做一件事时,不用说出来,就会发现全世界都在帮你。这种感觉真好,是真的好啊!
高考的阶段,或者说整个初高中阶段,我不是在为自己辩解,整个人就像是一个牵线木偶。没有什么想法儿,更别提理想,我只知道,我必须得做最好的那一个。
某种不自知的压力,让我越来越封闭,与真实的自我背道而驰。我至今记得最刺伤我的一瞬间,就是高一班主任问我,你的爱好是什么。
那一刻像一个分水岭,我有了思考。
我不再像过去,如一个机器般努力做题,考不了第一,就像是犯了错,偷了东西一样的羞耻。我开始寻找自我,开始看课外书,开始写一些“离经叛道”的作文,甚至想要感受恋爱的滋味。当然,代价就是成绩不可挽回的退步趋势。
就全当是对自己高考失利的一个自我安慰式的辩解吧。
说这些,是我逐渐意识到,在这个年纪,身边很多朋友,甚至是我清华的表哥,都一点点丧失了那种鲜活劲儿,变成一个个规范成熟的大人了。而我呢?
那个所有人眼里的按部就班的乖乖女,越来越不能让父母省心了。大学四年,再加上这出走的两年,我逐渐看清了自己,并相信我看到的这个自己,就是真实的自己。
我决定不再理会从前的一切标签,我决定大胆地做我想做的事情,即使幼稚,即使无用,即使是“迟到”的热血。
年轻,真的不是那个特定的年龄段。
年轻,是有了真正的梦想后才开始的岁月旅程。
我快25岁了,是该稳定恋爱,稳定工作,走向家庭的年纪。可我手里一样也没有。
但这一刻我突然觉得,现在的我,才是该站在高中体育馆的那个我。听歌还是会哭,但不同的是,这回我有了理想,心里真的鼓着劲儿了。
我爱我的朋友们,爱这个一直温柔待我的世界。现在,我想背负着这些爱,勇敢地迈上真正属于我的“年轻的战场”。而且我知道,一切还和从前一样,我一点也不孤独。
“我要让这世界为我,为我们激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