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教重于言教”,这是人们的共识。为什么“身教”的力量和影响,比“言教”大得多、深远得多?
因为,“在达到理智年龄以前,孩子们不能接受观念,而只能接受形象”(卢梭语)。岂止是孩子,大人又何尝不如此呢?
因为,“身教”无痕。教育一旦“有痕”--让学生感到你是在“教育”他的时候,十有八九,效果不彰,有人甚至认为,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
因为,教育有“说服”和“看服”之分。前者为有声语言,后者为无声语言,即人们说的“事实语言”、“行为语言”。有人研究,人接受外界事物,主要靠视觉和听觉。就其比例来说,视觉占83%,而听觉占11%。边看边听的,三天后留下的印象是75%;只听不看的,三天后留下的印象占15%。
老师就是一本教科书--一本学生天天看的“无字之书”。老师一旦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们的目光就像雷达似的,无时无刻不在追随着老师,并不由自主地、潜移默化地模仿老师的行为。
正因为如此,我在学生面前不敢造次。过了不惑之年,更是谨言慎行了,就连抠鼻孔的坏习惯,我对它都保持高度警惕--一旦手指指向鼻孔,我立刻发出警告:“收回!”仪表,是我这本书的“封面”。头发常理,胡须天天刮。头发不能乱蓬蓬的,但也不梳得油光锃亮。切异样,都会有负面影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工作装要整洁大方,颜色要庄重。不穿脏兮兮的皮鞋走进校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