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前天,也就是2018年的最后一天,我坚持日更20天,成为了日更达人。本来很想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但因为有事,耽误了。今天下午,有此空闲,就当补一份心得吧。
参加这个活动前,我并没有想太多,只是想逼一下自己,看到底能坚持多长时间。可没想到的是,第三天就因为太晚更新导致日更失败。当发现启用复活卡的那一刻,我是有些丧气的。因为那一刻我有了一种挫败感。好在,这种感觉时间并不太长。因为有些灵感,便赶紧开始了第四天的日更。
刚开始的一周,我对自己的要求是每天五百字。中间有两次,也确实为难过,但总也算写够了——虽然有些糊弄的嫌疑。一周后,我决定要每天写到一千字以上。决定后的第一天,没有费太大的力气。第二天,也还可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越来越发现凑字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到了日更的第十七天,我在完成当天的日更任务后,就在盘算第十八天的写作内容——这应该算是一个好习惯。但是,我想了很久,直到晚上睡觉,都没有找到可以展开的话题。第二天一早,仍是如此。于是,我在书架上找了本村上春树的《且听风吟》看。在很快的看完一遍以后,我突然想到,是否写一篇读后感呢?于是趁着余热未消,我赶紧坐在了电脑前……一个小时后,我的一篇读后感便基本写完了。当然,后续还是要做出一些修改的。
这件事本身和写作中“输入”与“输出”的关系并不算大。但却更坚定了我多读书的决心。只是,这两天又因为别的事耽误了。昨天,又将就了一篇。
日更的字数要求增加了,自然的压力也更大了一些。但是我并没有因此有过放松质量的想法。因为我觉得,如果质量上无法坚持用心去提高,即使写的再多也没有用。也正因为如此,日更占用了我很多的时间。写文章需要近一个小时的时间,而修改则是两个多小时的时间。甚至是在哪一刻突然想到了,就想要去改。有的文章,因为写到发现不好收尾,或者看的不舒服,甚至得全部删除后,重新来写。虽然最后成型的文章,由于我的水平不高,也不见多少提高。但时间是不可置疑的在这件事上慢慢流逝了。
这就直接导致我读书的时间少了,每天的输入数量便也随之变少了。但即使算计好了时间,有些事情也是不可控的,还是会有诸多的变数。因此,我产生了矛盾心理——到底该更多的偏重于哪一个?我当然知道,输入的重要性。但我又不甘心因此降低要求,或者停止挑战。毕竟,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形式的认输。
这两天又看到一些关于日更的文章。与此前一味的追求日更不同的是,画风有了很大变化——批评为了日更而日更的文章多了。我对此不置可否。但是我也从未觉得坚持日更有什么错。这也正是我矛盾的原因。每个人的基础和对写作的理解都不一样,对事物的理解也不一样,因此不必把自己的思想强加于他人。随遇而安,顺其自然便好。你可以为了质量停止日更,你也可以为了日更偶尔牺牲质量。主要看你自己的出发点和目的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