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战国策》中有言:“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父母会特别爱护自己的子女,通常会为了他们的未来而着想。也许,哪怕父母到了老去的那一天,还依旧对子女放心不下来。
看到子女的生活还未安稳,父母会特别担心,希望自己可以多赚点钱,让子女的一生可以过得无忧一点。
看到子女的前途一片茫然,父母会特别忧愁,希望自己可以更加努力,为子女开创出一片新的天地。
看到子女的人生依旧过不好,父母会白发丛生,不知道自己该如何是好,总想苦了自己,从而幸福了子女的一生。
......
这世上有太多的父母,都为了子女而操心一生。他们自己没有享过什么福,只希望把全部的钱财,都给了子女,至少让他们轻松一点
但我们都忘了,所有的物质和钱财,都是不长久的,终究有坐吃山空的那一天。所以说,父母依旧要有大格局,想到子孙后代的未来。
真正有大格局的父母,会把这些东西“传”给子女,一代胜过一代。
02
有大格局的父母,会把“正确的三观”传给子女。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在于能力,而在于“观念”。
有一位名人说过,能力是可以弥补的,而观念是无法改变的。有太多的人,并非是输在能力上,而是输在观念上。
比如说,他的父母传给了他好吃懒做的三观,那他又能干成什么事儿,成就什么事业呢?反之,他的父母传给了他勤奋的三观,那他又能差到哪里去呢?
为什么我们常说“创业难,守业更难”?
创业靠的,是创一代的拼搏和勇气,以及绝处逢生的智慧。而守业靠的,是开源节流,不断创新的观念。缺乏正确的三观,父母的事业再大,也会被子女败光。
不要觉得把钱财都留给了子女,子女就会珍惜。有些钱,子女没有去赚过,那他们不会明白赚钱的艰难和不易。如此,树立正确的三观很重要。
03
有大格局的父母,会让子女“自力更生”。
有一位老板,为了让他的儿子养成“自力更生”的能力,就跟即将上大学的儿子说:“你过了18岁了,该自己兼职打工养活自己了,父母的责任和义务也到此为止了。”
于是乎,这位老板只给孩子交学费,生活费什么的,要自己去赚。
结果就是,这老板的孩子,19岁那年就半工半读了,一边兼职一边读书。大学毕业后,还自己开了一个工作室,干着自己的项目,也算是小有成就了。
很多亲戚都特别疑惑,你为什么要对孩子那么“狠”呢?反正你在一线城市也有好几处房产,为什么不能让孩子轻松一点呢?
这位老板感慨地说,温室里面的花朵,终究无法承受狂风暴雨的侵袭。唯有将这朵花种在室外,它才能练就无坚不摧的品质。父母还在,他依旧能依靠父母。父母一旦不在了,他又能靠谁呢?
其实,这位老板说出了一个现实,无论你多有钱,可让儿女学会自力更生,那是父母必然要“放手”履行的责任。
04
有大格局的父母,会让子女“养成好习惯”。
要让孩子变坏,只需要三天就可以了。而要让子女变好,那就需要他们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坚持。
就拿勤奋工作这件事来说,你可以当高级白领,也可以送外卖,实在不行可以去摆摊,但一定要有“每天工作”的习惯。
人,一旦没有这种勤奋工作的习惯,就立马变得懒惰下来。这“懒”,不仅会影响家庭的发展,更会影响子孙后代的未来。
就拿花钱这件事来说,你可以大手大脚,也可以勤俭节约,但一定不能有任何的花费贷款。先花未来钱,那会祸害人之一生。
人,如果可以的话,要有“量入为出”的好习惯,该花钱的地方不能不花,而不该花钱的地方不能多花。如此,才是长久之道。
05
有大格局的父母,会让子女“接受平凡”。
有这么一句话,接受自己的平凡,接受父母的平凡,接受子女的平凡。
这番话,我们都听过,但很多人都不屑一顾,觉得“平凡”不好。可是,身为父母,我们还是要给孩子传播“平凡”的观念。
为什么当下的孩子眼高手低,为什么当下的孩子都希望当人上人,而不希望放低姿态?因为他们都不愿意接受平凡的观念。
有个道理,很现实,也很难听,你不懂得接受自己是平凡人的现实,那你一辈子都无法突破当下的桎梏。
要想当人上人,你首先就要当平凡人。要想拥抱光明,你首先就要接触黑暗。一切,都需要从“平凡”之事儿做起。
更何况,哪怕一生平凡,也能一辈子幸福,比欲望滔天好太多了。
文/舒山有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