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星期本来是读《股市进阶之道》的,但因书中多次提到《乌合之众》,就把这本书读了。
这本书是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创作的社会心理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895年,是大众心理学的开山之作。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印象是群体(为了行动的目的而聚集在一起的一群人)具有的普遍特性是:愚蠢、冲动、易变、无理性,智力大幅下降。与个体相比,完全变了一个人,什么都敢做。
导致这种特性的原因是:
1、原始本能,压抑的兽性被激活,有“法不责众”心理;2、传染(在群体 中,每种情感和行动都有传染性;只要成为群体一员,就有随时为集体利益牺牲个人利益无端想法);3、暗示。个体会莫名地被带入一种完全失去人格意识的状态,就像被催眠。
这就像化合物,化合前元素各自鲜明的个性特色消失了,变成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新事物。
群体意识的基础受种族、传统、时代的影响。
对群体施加影响主要是三个方法:断言(也就是简洁明了的陈述句)、重复(不断加深印象,形成潜意识)、传染(各种观念、感情、情绪和信念,在群众中都具有病菌一样强大的传染力)。说服群体不能采用推理和论证的方式,因为群体智商低下,只受情感本能的驱动。
举个例子,比如如何在选举中成功:
首先要有 声望(名声),要有财富、地位、学识的累积;
其次利用断言法、重复法和传染法宣讲自己的政策、打击对手。用简短的句子、最离谱的幻象来给选民一个最美好的承诺(群体心理需要一种美好的信仰,真虚不论)。当然这些演讲句不论落在文字上,留下把柄。
同时给对手各种致命打击(不断重复)。就象马克.吐温《竞选州长》后,名声一下子从老实人变为酒鬼、无赖、骗子、小偷、......。
最后用言语控制选民。如果候选人满嘴新词,其含义又极其贫乏,能够迎合极不相同的各种愿望,他就可能大获全胜。另外,所要表达的新政必须符合本民族潜意识的向往与需要。
证券市场上的群体思维。
在证券市场上,群体意识也反应得特别明显。大家都容易追涨杀跌,也容易相信专家、机构,但果真如此吗?我看过机构买的票之后大跌的,也看过机构卖的票其后大涨的。
机构买卖有赎回的压力,还有其他限制。比如一只有翻倍潜力的小票,他不能买,因为市值不够;市值够了,也不能多买,比如超10%,鸡蛋不放一篮里。最好买机构推荐票,亏了也有托词。基金也会有散户一样的行为,因为它也有短期排名压力。
当然,证券市场是个综合体,受企业、经济环境、技术趋势、群体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