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反心理其实没有错
文‖张爱敏
![](https://img.haomeiwen.com/i5018656/13a299b4dc07adfd.jpg)
01何谓逆反心理?
这是心理学家们的一个说法,代指这个阶段孩子的自我意识快速发展,对独立,自主,自由有了迫切需求。比如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孩子不听话了,甚至还可能与家长老师“对着干”。你要东,他偏朝西;你要西,他偏朝东,这种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逆反心理”。其实,若家长老师能够读懂孩子逆反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学会尊重孩子,亲子冲突,师生矛盾就迎刃而解了。
02父母应正视逆反心理
刚刚念初中的孩子,正处在“心理断乳”期,其显著的特点就是“变”,生理上在变,心理上也在变,是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时期。作为父母,要正视变化,珍视并迎接这一时期的到来。
逆反心理既有消极面,也有积极面。作为父母应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循循善诱,进行科学的教育。
这一时期,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思维力,创造力都在不经意间流露,作为父母家长应留心注意,因势利导,促其成材。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是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与之建立一种亲密的平等的朋友关系,倡导孩子参与家庭生活享有管理权。
二是相信孩子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日常生活中多创造条件去支持孩子,鼓励多参与,多体验。遇到困难、失败时,多鼓励,多安慰,多表扬。
三是要善于向孩子请教。家长要树立“父不如子”之理念,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并善于向孩子承认,乐于让孩子当“师父”。
03教师要善待逆反心理的学生
具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其实是在用另一种方式表达心理需求,他们并没有错,错在选择了错误的表达方式。而且,逆反心理也包含着许多积极的心理品质。
如这类学生的思维具有批判性,他(她)总是以一种怀疑的精神来审视一切,这是一种可贵的思维品质,引导得好,悉心保护,就会助孩子一臂之力,使其拥有诗和远方。而且,如果我们能创设一定的环境,激发其求异思维的发展,必将提升其思维敏捷性。
再如,这类学生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不听话,不顺从是其日常。他们敢于挑战权威,勇于指向世俗。因此,利用其好奇心与好胜心,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善待学生,就是善待自己。
04逆反其实并不是魔鬼
正处于发育的过渡阶段的初中生,总会遇到不顺心的时候,也往往难以控制自己的言行,毫无顾忌,敢说敢做的孩子,总是口无遮拦,把心中的愤懑表达出来。此时,我们总是给予标签:不懂事,不感恩,不听话,等等。但反过来,听话的孩子,表面风平浪静的孩子所表现出来的退缩、压抑、懦弱、保守、逆来顺等则属于不良的心理品质。由此可见,逆反心理并不错。
利用学生的逆反心理,可以促进其勇于探索奥妙,勇于冒险的积极心理品质,从而磨炼意志,增强心理承受力,促进其从顺从依赖走向独立和创造,建立抗争和进取的意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