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刚老师在《全国模范教师给家长的90条教育建议》第83条建议里提出,“做一位会讲故事的家长。”我深以为然,记得儿子和女儿小时候,我经常给他们讲故事,但是,我讲的故事大部分局限在我教的语文书中或者是自己小时候听大人讲的故事,故事的来源非常单一。在教育学生时,我也偶尔会用故事的方式处理班级问题、学生矛盾。只不过,这些讲故事只是“讲故事”,没有很深入挖掘“故事”背后的教育作用,只是浮光掠影,有时还觉得“讲故事”苦口婆心是浪费时间,所以,就会用简单粗暴的手段解决。
王老师说:“听故事是孩子喜欢的学习方式,讲故事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美好而深刻的故事是每个孩子成长中不可或缺的物质。”所以,无论是作为老师还是家长,我们都有必要“讲好故事”。既然需要讲故事,那么故事来源在哪里?故事来源在生活中,你可以从微信订阅号里看到的有益故事,点击收藏;你可以从书中读到的有益故事,抄写在积累本里。还可以从他人口中获得,当别人讲一个故事,或者发生在他人身上的故事,你都可以“拿”来为我所用。总之,做一个收集故事的有心人。当你积累的故事达到一定量的时候,当孩子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时,我们就可以灵活的采用故事教育这种方式了。
举个例子:假如你的孩子或者学生,送给另一位孩子一样礼物,可时间不长,便又想要回去,这时候你用《诺言的价值》这个讲给他听,相信他会受到教育或者启发的:
有一位美国人,住所的院子里有一块大石头。有一天,主人因石头有碍观瞻,就叫人来将它搬走。谁知在搬上卡车时,工人一时失手,碰裂了一个缺口。“啊!”大家不禁都叫了起来。因为这并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而是一块紫水晶,主人知道真相后,平静的说:“这块石头,我本来就是要丢弃的。现在虽然发现它是宝物,我一言既出绝不反悔。我决定不占为己有,而将它送给博物馆,让更多的人来欣赏。
原来一言既出的价值远远超过了价值连城的紫水晶。
这样的教育方式,是不是比纯粹的说教或者简单粗暴呵斥更具有智慧?喜欢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给孩子讲故事是一门艺术。要想讲好教育故事,只收集故事还远远不够,要想起到作用,还一定要分享对故事的感悟,不能为了故事讲“故事”,而是,为了起到教育目的讲故事。只有这样,才能升华学生的哲理认识,才能明辨是非,印象深刻,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就能正确处理。需要特别提醒的是,讲的故事一定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否则,是起不到教育运用的,试想一下,假如你想教育孩子学会节俭的,你却用名人学习刻苦的故事讲给他听,那会是怎样的效果?
总结一下,讲好教育故事,需分三步:第一步,搜集故事;第二步,分享对故事的感悟;第三步,联系生活。有了这三步,相信你会讲好教育故事的。
说明:部分文字来自王振刚老师的《全国模范教师给家长的90条教育建议》这本书,如侵权联系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