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无常是常 有据可尝

无常是常 有据可尝

作者: 白家祥 | 来源:发表于2021-07-20 06:01 被阅读0次

        我们的认知和预控能力都是很有限的。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现象,尤其是“一果多因”的现象,常会难免作出“一果一因”、“一果多错因”、“一果多漏因”等的偏质判断……其实这些都是“偏质”的猜因。这说明:一个结果是由太多因素决定的,好些因素是我们不知道的,更是我们控制不了的。自然就有“无常是常”之感。由于缺乏洞见,给我们带来了困惑、焦虑,甚至总是将一些可能发生的小概率事件的负面作用扩大化(这点在我至亲的生活中得到过印证)!如此长期“害怕”的巨大压力,重则可能诱发自身生癌!最近,《一辈子不生癌》的文章斩获数百万阅读,文中作者的身份很特殊,一个昔日的研究妇科肿瘤的医学协和医院专家,而他对所有中国人的建议竟然简单到只有9个字:不着急、不害怕、不要脸(最后三个字他是这样写的:不要脸——【好人】易生癌    “不要脸”说的是对他评(他人评价)的态度。……详见原文)。这是对每个生命自身的建议。其实,细想想生命之间的互动,把恶意的除外,由于认知所限,常有不经意间的“好心”引发了对方“着急”,甚至当场冒汗;又常有强势一方的善意安排,因事前的归因和风险预控不准不足,导致弱势的执行方“害怕”,如单位上级对下级欠妥的安排;又比如教育的不确定性在教育学家比斯塔那里被称为“教育的美丽风险”,“美丽风险”也常让人纠结、焦虑甚至“害怕”。尤其是家庭教育,对待幼小生命,更需要至亲成年生命的“慧爱与呵护”,而不是不断让其“害怕”(可能是因为大人陪伴缺位、粗暴缺温、安排不周……)。其实,我们教育孩子的过程是一个“有机”的过程,而不是拔苗助长、“反季节”  “催熟”的过程。后者再加各种密集叠加“考级”考试也可能让小孩“害怕”。这里有两点注意到了,有可能就“不害怕”。一是报兴趣班前一定要与小孩沟通,让其知道内容、目标和学习的最低时长,不可以强加给小孩,需要引导并尊重小孩的意见。二是践行过程中,若出现“着急、害怕”迹象要及时回应,经洞察原因和分析小孩承受能力后,若在承受力范围内,则是培养孩子的履约意识和契约精神的契机,可以“温柔坚持”;若“害怕”严重,可能还有更多深层原因我们不知道?甚至不可控!就要暂缓延后甚至取消某些科目,让小孩有足够时间去各个击破自愿的“考级”,这过程本身就是在教孩子的攻克目标的策略,也易获得成就感。当孩子心智和能力未达到时出现多科挤考,必然获得错败感。对健康成长很不利!任何人承受的压力不能大于他自己身心能够消化的能力,千万要把握好总量平衡和节奏的度!避免“伤害”风险最重要!另外,出现过校外培训排课欠科学,如午休时间12:30~2:00排课,影响午休必伤身(就是原学校没条件睡午觉,至少孩子处在午休放松状态,最好教孩子闭目养神也好,为现在全国有些学校先行改造出了“睡午觉”的条件点赞!)。还有就是长时长排课,比如连续三个小时排同一科目的课,这对身心健康,学习效率都是有不利影响的。写到这里联想对策时,我又想起了《人的“一厘米主权”》(见2021年6月8日本人简书文),家长是可以有所作为的:可努力“精选优配”社会资源,争取“一厘米主权”协调好各科排课。开放乐思的态度去优配,若暂没有理想的,宁缺勿滥也可。“不着急”用在这里也适切!因为孩子的成长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能太着急。过多地期待、过早地开发、过度教育,也会给孩子带来具大的心理压力,反而不利于他的健康成长。再说,外在资源配置暂不适切,这时父母耐心等待、陪伴发现的过程还是更优的“有机育儿,个性发展”教育契机!最后,还有一种幸福可能是以《食育活动课》(1)(2)(此前本人的简书文)为线索的“有据可尝”的亲子互动。尝试了有可能都收获乐慧康!值得一试!

        下面再说说成人自身的“有据可尝”:《有根据地去尝试:顺应自己的生化特殊性》。

        真诚希望大家都能更健康长寿。每天都用好自己的“一厘米主权”,尽可能听准本体声音,尽可能找准自需营养,尽可能寻到己食佳方。下附的提示和照片希望能有所帮助。

       

     

有根据地去尝试  :    顺应自己的生化独特性

        探究,将会帮助您去了解影响您的营养需要的主要生活方式因素,并在症状判断的基础上评价您的个人营养需要,而不是按照一些主观的通用规则评判。了解之后,您的主要任务就是有根据地去尝试,并留心哪些食物让您感觉良好,哪些食物让您无精打采。

       

        这里是一些简单的提示,帮助您顺应自己的生化独特性:

        留心在哪一餐之后您感觉变差。找到其中共有的食物,在两周内完全不吃它们,然后看看自己的感觉如何。

        别人能承受某种食物,并不意味着您也能。

        评估您自己的营养需求,补充推荐的营养素,直到您感觉身体健康、精神饱满,没有不适症状。

        找到对您效果最好的生活方式,按此调整您的生活起居。

        如果您有某种病症的家族史,要特别注意对这些疾病的预防提示,并按此调整您的营养供应。

        倾听您身体的声音。它所告诉您的信息,要比所有专家都多。

        来自《营养圣经》

     

        白家祥于安天      2021.7.18.   

       

相关文章

  • 无常是常 有据可尝

    我们的认知和预控能力都是很有限的。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现象,尤其是“一果多因”的现象,常会难免作出“一果...

  • 无常是常

    今天被李咏因癌在美国去世的消息刷着屏,很惊讶也觉得很可惜,惊讶于这个消息的突然,毕竟之前并没有任何消息说...

  • 无常是常

    无常是常,人不能两次坠入同一条河流。 似乎活了二十多年后还是被很多事情所困扰,一路上摸爬滚打,还是会做出一些错误的...

  • 无常是常

    年纪越大,对一些人和事的态度界限会越发模糊,甚至我们会站在过去自己的对立面。而这不管能否算得上成长,但能早点儿领会...

  • 无常是常

    如果工作、生活遭受挫折 就封闭自我、不与人打交道, 那这样的人生只会愈来愈糟糕。 无常是常!苦难总是不可避免的。工...

  • 无常是常

    最近常有办理丧事的音乐和歌声,在办公室外大约百米处小区里播放出来。通常是一播三天,连续有一周的样子,当然作为我这个...

  • 无常是常

    关于借钱我真的…… 今天刚好接触到一个专升本的培训机构,聊了很久,之前大佬刚好也想学汉语言文学这个专业,初步了解以...

  • 无常是常

    人生无常,无常是常。我们现代人很难理解这句话,因此我们的人生充满了恐惧和不确定性。其实你理解了人生无常,无常是常,...

  • 疫常是常

    这个国庆假期在疫情反覆和阴雨连绵的双重打击下马上就要结束了,其实只有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才存在“国庆七天乐”的...

  • 无常是常

    朋友发来微信,说今天可能去趟重庆,我问,去重庆干嘛? 她回复:去送别表姐。 朋友的表姐,48岁,据说,有很多基础病...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无常是常 有据可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pdap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