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子女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父母的局限性,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发展。过度关心孩子不仅没有好处,还可能坑了他们,原因有如下三点:
第一,虽然中国有“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说法,这在之前两千年来几乎一成不变的社会里,的确有点儿道理,但是现在社会变化日新月异,老年人的见识未必比年轻人更正确。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总是进步的,年轻人的所得所知,总体上一定比上一代多。如果两个年轻人在社会上竞争,一个是新时代的思维方式,一个是父母传递给他们的旧时代的思维,后者不免会落败,甚至会被淘汰。教育中最可怕的事情,是用上一辈的思想教育这一辈的人如何去迎接20年后的未来。
第二,可能有人会问,如果年轻人跌了怎么办?人不可能一辈子不栽跟头,如果一定要栽跟头,早一点比晚一点好,无论父母多么正确,也不可能呵护孩子一辈子,孩子终究要长大,如果20岁栽跟头,有的是机会站起来,反而会在挫折中有收获,到了40岁再栽跟头,站起来就没那么容易了。年轻的时候栽跟头,没有什么了不起,能够因此成熟起来,反而是件好事情。
第三,也是最后一点,我是说给中国的父母听的。在现代社会,婚姻更多是两个人的事情,而不是一大家子一起掺和的事情,相比西方国家,中国的父母比较爱干涉孩子的婚姻。虽然他们是出于好心,却未必能起到好的作用。
我的父亲一表人才,173CM的身高在农村算是很高了,还会木工这门手艺,我的母亲只有143CM,为人处事一般,记忆 中大概四五岁,父母会闹矛盾,有好几次外公带着他们一大家子,三四十人到家里来为母亲撑腰,但是我的父母亲感情一直却不太好,如果不是爷爷奶奶的劝阻和为了我,我想父母可能早就离婚了。而我和老婆家庭都很普通甚至是贫穷吧,因为上大学时自由恋爱,都离开了原来居住的地方工作,双方家庭都没有给予更多的支持(或者说是限制),所以也许这反而是我们夫妻之间和睦的一个原因吧。
父母应该明白,自己生活的年代比子女们早了30年,接受的是30年前的理念,代沟是一定存在的,年轻人有很多老一代人所没有的看问题的视觉。父母需要和孩子们一同学习,一同成长。父母好好学习了,与孩子相处会和谐很多,他也会很自豪的跟周围认识的人说,我的父母是一个开明的父母。
父母成熟,首先自己要不断的进步,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的观察和学习能力其实非常强,父母身上哪怕有一点点的坏习惯,孩子很容易就能学会很多,父母自己经常看无聊的电视节目,长时间地打麻将,却逼着孩子读书,可以想象孩子读好书的可能性不大。还有一些父母,当着孩子的面相互争吵,或者和别人争吵,这些其实都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除了与时俱进和给孩子做好表率之外,中国这一两代父母,还要完成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即在观念上,从农耕文明的思维方式,向现代商业文明的思维方式转变。中国从改革开放开始,只用了30多年的时间,就走完了西方200多年的工业化道路。虽然技术进步可以加速,财富积攒时间可以压缩,但是需要几代人才能完成的观念更新,很难在一代人的时间里实现,处在这样的一个变革时期的家长,要特别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认知。
今天父母还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私产。要求孩子听自己的话,孝顺自己,这其实还停留在农耕文明的时代。那时没有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一个大家族的人要抱团取暖很多事情才能解决,养老就是最现实的问题。今天如果能让孩子从心里尊重父母,在行动上愿意和父母交流,比停留在形式上的孝顺有意义的多。
在我周围有不少来自农村,否则底层家庭的子女通过努力实现了社会阶层的进阶,很多已经成为社会精英,发现他们家里的老人,有三个共同特点:首先,是大气开朗,不斤斤计较,不倚老卖老; 其次,愿意尝试和接受新鲜事物,有很强烈的学习愿望。我朋友 的父亲是一位长期生活在农村,受教育的程度不高,到美国来看望儿子的老人,他很快适应美国的生活习惯,和我讲很多网络流行语。可见一个人是否愿意接受新的知识,在于是否有开放的心态,而非过去的教育程度。第三,精神上不断给予孩子支持和鼓励,当他的儿子在美国打拼最辛苦的时候,从来对孩子说的都是不要有后顾之忧,孩子留在美国还是回到中国,他都支持,也从来不伸手向孩子要钱,生长在这样的家庭的孩子是幸运的,因为他们能有一个不错的起点。
这让我想起了我的奶奶,我考上大学时,奶奶到处借钱给我准备各种费用,当我刚参加工作的第一年,不好意思再去借钱了,而我工作第一年,年终奖太少,也没有什么钱寄回家的时候,奶奶和已经没什么钱买东西了,也从不说要我寄钱回去。2003年,当我和妻子回到老家看她时,她会给孙媳妇来一个很现代化的拥抱,在我老婆怀孕的时候,虽然她也许希望生个男孩,毕竟那时计划生Y只能生一个,但是奶奶特意在电话中叮嘱我说,无论是男的还是女的,你都要开心,如果生的是女孩你不开心,我要帮孙媳妇骂你,我老婆听到,心里开心极了。所以能不能接受新的东西,跟岁数关系不大,也不决定于过去的教育程度,关系最大的是,你有没有开放的成长的心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