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曾了解过的小孩的世界
读紫金陈/《坏孩子》有感——
昨天刚刚把《坏孩子》看完。
因为看了不到一集的《隐秘的角落》之后,觉得有必要先把原书看一遍。
看的过程中心潮起伏,为这个世界的孩子。
或者说,为我们曾经不了解的孩子的世界。
或者说,我们从来不曾想过要去了解的孩子的世界。
01
朱朝阳是一个矛盾的孩子,自律、克制、执着、思维缜密,数学天赋很高,是学校标准的优等生。
但同时,他又早熟、孤独、内向不与人交往。当然,这些也不算缺点,有活泼外向的人,就有内向细腻的人,这个世界总是由各种性格组合而成的。
更何况,朱朝阳内向的性格更多是因为家庭的影响。
一个离异家庭,母亲用微薄的工资支撑这个残缺的家。生活的压力和工作远近的关系,她估计也是没有多少时间去顾及儿子的内心世界的。而父亲对朝阳不闻不问,仿似没有这个儿子。父爱的缺失对朝阳的性格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用别的小孩不曾有过的执着和坚持,让自己成为一名学霸,为的就是能够得到父亲的一份关注。
他坚持不懈的努力,并且让这种努力成为了自己的习惯。
他肯定有过美好的幻想——如果我足够优秀,爸爸应该是能够关注我的吧。
但现实就是用来啪啪啪地打脸的。
当逐渐迈进青春期,开始用比较现实的思维考虑事情的时候,再遭遇一而再、再而三的希望破灭,朱朝阳幻想中的可能完全破碎了。
梦已经破碎,孩子应该怎么办?
说来说去,朱朝阳在三个孩子里面是与张东升最像的一位。
高智商、孤独感、长时间的忍耐,最终爆发。
尤其是,当他还是一个常常被忽视的孩子。
你可能会发现那些平日里怒而不发,万事隐忍的人,一旦底线被越过,他的内心世界爆发起来到底有多可怕。
昨天还被他视作最重要的人或物,今天就在心里被他撕成了碎片。
02
夏月普是一个从小遭受众多排斥和命运坎坷的孩子。
在整本书的前面部分,普普展现出的就是一个早熟、戒备、漠然、甚至性情有些残忍的小女孩。她的早熟比之朱朝阳更甚。她了解很多阴暗角落的东西,因为她就是阴暗角落里成长起来的恶之花。
同样是一个破碎的家庭。母亲出轨,父亲杀掉了母亲,尽管她坚信父亲是无辜的,是被冤枉的。但一个小小的孤女,是不可以撼动成人世界的。普普从此成了同龄人嫌弃的对象,也成了成人世界的累赘。
在人们眼里,父亲是杀人犯,子女也很可能是杀人犯。
一个发生争吵的小伙伴溺水而亡,被说成是她的报复。
她从父母膝下变成孤儿,变成亲戚照看,再变成孤儿院里的一员。
孤儿院里有恶魔。
恶魔就是孤儿院的院长,不仅贪污孩子们的救济钱,还性侵孤儿院的女童们,逼迫她们与之口交。普普就是其中之一。她的性情漠然而扭曲,孤儿院起了不小的作用。
普普觉得孤儿院的生活“恶心”,“恶心”到他们帮助朱朝阳惩罚朱晶晶的时候,她让丁浩往朱晶晶嘴里塞了阴毛。尽管她很幼小,在她的心里,仍然知道,这种事就是世界上最恶心的事情,要羞辱和惩罚一个人,也要用这样的方法。
世界以辱投你,你以恶报之世界。
03
丁浩可能是三个孩子当中最单纯和善良的一个。尽管他的年龄最大,看起来最坏,是个标准的小混混的样子。
同样他也是杀人犯的儿子,孤儿院长大的,命运坎坷。
他同样被这个社会抛弃。打架王、叛逆少年,是他混社会的标签。也曾为了生存去偷盗。
他天生是那种即便成长在一个正常的家庭里,也会是个调皮捣蛋的男孩的类型。发育早、肌肉和骨骼都长得快,力气大,当成为一个不良少年时,他真的就是一个典型的不良少年。
这个不良少年的心里,仍怀着一腔正义感和热血。
丁浩对与普普还有朱朝阳的友情,就有这种正义感在里面,为朋友两肋插刀、肝胆相照。
看到普普在孤儿院被院长或者其他孩子欺辱,他帮助她。看到朱朝阳被王瑶他们欺辱,他同样义不容辞。
在协助谋杀这个事情上,他其实是被这种正义感和朋友感情所挟持了。
同时,他也是一个容易冲动、容易被煽动、容易心软的孩子。正因为这样,也容易被人利用。
被张东升利用、被普普利用,被朱朝阳利用。
所以,当张东升用假意的温情试探三个小孩时,丁浩是头一个被软化的。
04
这样的孩子,成人世界的恶已经在他们的心理生了根、发了芽,如果从此之后有人正确引导,他们仍然能走上正常的生活轨道,发出的恶芽也就会因为缺少恶的水分和养料,最终枯萎死去,然后成为一个全新的好小孩。
哪一个失去爱的孩子不希望过一种“全新的生活”呢?
哪一个坏小孩心里没有一个成长为好小孩的梦想呢?
就比如朱朝阳在日记本最后记下的那句话。
就比如张东升只要稍微给予一点小恩小惠或者说小温情,在丁浩嘴里的称呼就由杀人犯变成了张叔叔。
就比如在张东升承诺给他们上户口、送他们上学读书、让他们过上普通孩子的生活时,一向戒备心极重的普普,也突然变得轻信了起来。
家的温暖是多么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以至于哪怕是感受到了一点点,甚至是虚假的一点点,也足以让这些小孩迫不及待要去靠近。
幼嫩的叶片努力伸出,要触摸那遥不可及的温情。
可是现实总是那么残酷,总有阳光照不到的地方。努力想走到阳光下的人,总摆脱不了被阴暗笼罩的命运。因为他们总是受到更大的恶的引导。
这个更大的恶是张东升带来的,是朱朝阳的父亲和继母带来的,是所有歧视“坏小孩”的人带来的,也是“坏小孩”存在心里的那根恶芽在积极地起作用。
他们生来不是来作恶的,但总有人将刀子递到他们手里。
05
我觉得小说写得比剧本更真实,更赤裸,更让人触目惊心。
因为确实有些小孩的坏,让你惊叹于对小孩的世界了解不够。
我曾经接触过类似的小孩,网络上也经常有发布关于小孩的恶的新闻案例。
但这种恶确实不适合在电视那样主流的公众媒体上做细致展示,或者说,恶行或恶念都是容易被仿效的,所以需要改编。
但电视剧的改编也有它更突出的优点。
比方说,这部剧的起名。
尽管因为时间关系,目前还没来得及看完这部剧,我还是觉得改编过后的名字更合我意。
“隐秘的角落”包含更多的东西。
或者说,既可以代表人性中不被了解的一面,比如张东升这种类型的人的不被了解的一面,小孩们不被人了解的一面;
或者说,也可以代表被成人世界忽视的小孩的世界,他们的心理、欲求、渴望,恶念是怎么诞生的,他们是怎么样求仁不得仁的,等等。
而“坏小孩”过于粗糙和绝对。
首先,这篇小说确实是以三个小孩的活动为重点的,但也并未撇开其他人物的描写和剖析;
其次,所有的坏小孩并非一生下来就是坏小孩,他们原本也是一张白纸。就算滋生了恶念,仍然有善念存在,仍然向往着阳光下的生活。
第三,好小孩和坏小孩之间,仅仅一念之差的距离,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所以,孩子世界的复杂程度,和复杂的成人世界一样,无法一字以蔽之。
“隐秘的角落”比“坏小孩”更合适作为主题。
这是电视剧比小说更高明的地方,也是思考得更成熟的地方。
期待这个周末把剧看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