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美〕丹尼尔·卡尼曼
篇目:
惰性思维与延迟思维的矛盾
联想的神奇力量
你的直觉可能只是错觉
金句:
不是所有的慢死考都必须要集中精力、认真计算的。
刻意掌控意志和进行自我控制很辛苦。
用浮夸的语言来表达熟悉的概念是一种智商低下、可信度差的表现。
这个世界比你想象的要复杂的多,能否对它有个清晰的认识多半要看你的大脑的工作方式。
当我们不舒服和不开心时。就会丧失自己的直觉。
复述:
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对无须做出努力的状态研究后将其命名为“心流”,即一种将大脑注意力毫不费力集中起来的状态,这种状态可以使人忘却时间的概念,忘掉自己,也忘掉自身问题。很多活动都能带来心流体验,。
如果你必须强迫自己去做一件事,而此时这件事又面临一个新的挑战,你就会很不情愿或是根本无法进行自我控制,这种现象被命名为自我损耗,自我损耗至少会让人丧失一部分动力。
为什么有些人比其他人更容易受判断、成见的影响?研究表明:系统1是冲动、凭直觉的;而系统2则具备各种推理能力,它很谨慎,但对于有些人而言也很懒惰。有些人倾向于系统2,而又信任又接近于系统1,这就是惰性思维的特点。
系统1让人产生熟悉感,系统2依靠系统1产生的熟悉感来做出正误判断。如果某个判断是基于认知放松或认知紧张做出的,那就一定会造成错觉,任何能使联想理智运行更轻松、更顺利的事物都会使我们心生偏见。如果你很在意自己在别人眼里是否值得信赖、是否聪明睿智,那么说话时就言简意赅,能用简单的句子时就别用复杂句;还要使其容易记忆。
好心情是事情进展顺利的信号,周围的环境是安全的,卸下防御没有什么影响;坏心情时事情进展就不那么顺利,有可能存在威胁,必须要保持警觉;认知放松与愉快的感觉互为因果。
关联:
1、在上课的时候总是能体验到“心流”的状态。
2、惰性思维,其实就是我的拖延症。
3、在情绪下做的一些决定,并不是正确、理智的,有可能会令我们后悔。
应用:
1、三思而后行,不在情绪中做任何决定。
2、解决自己的拖延症,叶武滨老师讲标本兼治的方法,拖延症的“速效救心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