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习以为常并且运用纯熟的高效方法为归纳法:我们的祖先,观察日出日落天气变化谷物生长,所以总结出了24节气,我们的手机现在已经很容易就看得到任何一个地点的日出日落时间(仅需打开天气功能即可),类似于这种的归纳总结的方法比比皆是,用来预防火灾水患,或者用来调理心肝脾胃肾,所以我们总是推崇有经验的人,教师、医生等,均是“越老越吃香”。
![](https://img.haomeiwen.com/i24563063/652373d6d4b5eecd.jpeg)
但你真的能证明“太阳一定是从东方升起的吗?”在《三体》这本书中,其实已经有了假设:对于绕着三颗恒星不规则运动的三体星球来说,第二天是升起一个太阳,还是两个、三个,或者是根本就没有太阳,这些都是完全不知道的。所以,在我们看来如同真理的规律,也许在其他的时空中,并不一定成立。
科学时代的根本问题是:它成立于一个巨大的黑洞之上,却无人关心这个黑洞到底是什么,每个人只顾快速向前奔跑。英国哲学家卡尔·雷蒙德·波普尔提出:科学理论和人类所掌握的一切知识都是推测和假象,人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掺入了想象和创造,从而使问题能在一定的历史、文化框架中得到解答。
![](https://img.haomeiwen.com/i24563063/194c2bd2cc6d48d3.jpeg)
人们使用归纳法,一般参考的是空间或时间。
所谓空间性归纳,就是人们会默认在某个空间内有效的规律,在其他空间甚至全部空间中也是有效的。就好比人们在欧洲看到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在非洲看到的所有天鹅都是白色、在亚洲看到的所有天鹅都是白色,人们会自然默认全世界的天鹅都是白色的,但事实上现在我们都知道所有动物园里都有黑天鹅。
时间性归纳,就是人们认为某些在过去的时间里成立的规则,在当前甚至未来的时间里也同样有效。就好比我们认为太阳从东方升起,是因为昨天太阳从东方升起,今天也是从东方升起,所以就默认为将来太阳还会继续从东方升起。但就如三体里描述的,也许在不同的恒星体系中,太阳并不是从东方升起。
因此,推翻一个结论,不需要从结论入手,而是要从它的隐含假设开始,如果根基的隐含假设不成立,结论自然不成立。这也是辩论高手的常用方法,从基石和结构切入,不要从内容入手。
就像柏拉图曾经在《理想国》讲过的一个经典故事:假设有些人住在地下的洞穴中,他们背向洞口坐在地上,手脚都被绑着,因此他们只能看到洞穴的后壁。在他们的身后是一堵高墙,墙后面有一些人形的生物走过,手中举着各种不同形状的人偶,由于人偶高过墙头,同时墙与洞穴间还有一支火炬,因此它们在洞穴的后壁上投下明明灭灭的影子。在这种情况下,穴中居民所看到的唯一事物就是这种“皮影戏”。他们自出生以来就像这样坐着,因此他们认为世间唯一存在的便只有这些影子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24563063/c4422e9b40e781eb.jpeg)
再假设有一个穴居人设法摆脱了他的锁链。他问自己的第一个问题便是:洞壁上的这些影子从何而来?你想,如果他一转身,看到墙头上高举着的人偶时,会有何反应?首先,强烈的火光会照的他睁不开眼睛,人偶鲜明的形状也会使他大感惊讶。因为他过去看到的都只是这些人偶的影子而已。如果他想办法爬过墙,越过火炬,进入外面的世界,他会更加惊讶,在揉揉眼睛后,他会深受万物之美的感动。这是他平生第一次看到色彩与清楚的形体。
我们习惯性用前人归纳总结的信息,继续工作和生活,继而让我们在固定的轨道上难以创新,变得平庸。这不是说平庸不好,只是我们需要跳脱日常被人归纳总结好的规律,看看底层逻辑,寻找自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