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枣庄方糖读书会第33场复盘。
2019年第一场。
这一场我们共读《粗心到底是什么》
粗心到底是什么等待晚到的伙伴,我们从上一场读书会后生活中的变化或感受谈起,Q说现在对孩子的成绩是一种更加放松自如的心态,她会通过了解整个班级孩子们的成绩来横向看待,也会通过问孩子自己的感受以及了解孩子是否真正会了去入手,分享中体会到她日渐增加的多元思维以及看待问题上更大的格局空间,真是成长飞速。
G说最近很大的变化是少了焦虑,多了允许,转变自己想问题的角度,享受每个当下做好应做的事,看到她生命中顺流而走的那份能量状态,因为这份“顺”,人也变得越发生动柔美。三场读书会,她们已经不知不觉中走向内在,与自己开始越来越频繁的链接,自省和自察都在越来敏感的提升,最为触动的是她们将这份觉知实实在在的用在生活中,用在自己身上,去实践探索,这份行动力值得好好赞赏。
分享后带着大家做静心冥想,跟随当下,不知为什么就带到了2019年的梦想和展望,在灵性书写环节我们就势写了一封2019年岁末给自己的一封信。我自己在整个过程里,感受着新的一年播种的喜悦以及在平行宇宙中看到收获的丰盛。推荐大家将自己的梦想用九宫格的视觉心像去呈现,把在生命故事手账里体验过的好宝贝分享给大家。
陪伴我们的好茶这一章,作者从自己做乘法竖式算法时的粗心谈起,她的妈妈用老师没有教过的方法帮助她做这类运算,在成年后才了解到这是一千多年前古印度的乘法计算方式。对比了中英两国不同的九九乘法表,而我则分享了S在看过这一章节后受启发自己动手做的九九加法表,我们感叹这位妈妈的用心创造,读到的内容可以将其拓展延申,这种乐趣也许只有亲身实践才能体会到。
S延伸的九九加法表两位妈妈不约而同的谈到大宝因为从小包办的多,经验的少,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中规中矩,不灵活。我们从孩子本身的个性特点以及成长的经历,讨论到妈妈需要如何启发孩子去主动思考,形成多元思维。恰好在第二部分的共读环节,有作者对于自己不同想法、不同视角而获得同事、同学、老师欣赏的例子,我们就又拉回到这部分的讨论里,对于这类孩子一旦对同一事情有了不同的看法,有了两种以上的解决方案,家长尤其需要着重的去认同他欣赏她,让他们受到正向激励,形成她们多元思考的动力。
在这部分里,我分享到安妮从抗拒学乐器到敢于学习大提琴的过程,回想起她的抵触是因为家人客套又虚假的夸赞对比,让她心理产生了愤怒情绪,从而拒绝学习钢琴,而在接触大提琴的过程里,从最初的紧张忐忑到后来我有意识的称赞她在听演奏时耳朵的敏感以及学琴的天赋,在这其中孩子开始体会被认同,一点点积累起自信,从而主动去学。于我,真是经历了很漫长的寻找切入点,开动脑筋的试探过程。由此延申出我们成人最容易带给孩子伤痕的模式,就是经常在别人面前抬高夸赞对方的孩子而贬低自己的娃,无形中,孩子幼小的内心积攒了很多无可言说的不满,都会影响她们对自我的认知偏差。在这里还延申出如何让孩子认知自己的情绪,可以如实的表达,我们在场的每一位都深有感触,反思自己过往因为认知的局限对待孩子的错误方式,同时也接纳自己不良情绪的发生,以及如何越来越快的产生觉知,避免不良影响的扩大发生。
在整个过程里,我的感受是在场的妈妈们既有觉知,转变自己的认知,也有具体的方法去实践探索,更能接纳允许自己犯错,这,才是最为宝贵的认知,接纳别人先从接纳自己开始。
精致小茶歇第二部分,我们共读孩子为什么不喜欢检查做过的题目,心理原因是什么,如何给到孩子更多的选择,建立不同的模式。我们分享到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因为否定带给孩子学习某一学科的不自信,如何去修复孩子与这类学习的关系,重建信心。第一是要看到孩子每一次的进步,不与别人比,只与自己做比较,充分肯定他,让她相信自己可以学,会学好;第二是要和家人沟通,家庭所有成员形成共同认知,一起鼓励孩子,避免用原有思维给孩子下定义,比如“这孩子数学就是不怎么样”;第三是要和学校老师沟通,在这段期间,家长和孩子都为这一学科做着什么样的努力和改变,希望老师给予怎么样的帮助;和孩子有关系的人事物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所以这是一个很系统的工作,调动的可是颇为复杂的一切资源,稍不留意,你自己和孩子做的那些努力都会被轻易干扰,而前功尽弃。
这样的分享讨论碰撞真的是一份非常美好的享受,因为各位妈妈思维的不同,我们才形成如此多元的探讨结果。最后,我们分享了未来一周自己要做的微小行动,将读书会中的感受具化到实际行动,让每位妈妈都能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
燕子那里顺来的烛火你能做一位什么样的妈妈是你自己的选择。缺乏足够的信息、故事、案例,那不是你的错。但给了你足够的信息后,做不做,就完全是你自己的事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