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小罗老师讲了一件事让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她在马坝的一个很热爱漫画的五年级学生,画得特别好,可惜只学了半年家里就不让学了,要以升学为重,但是六年级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悲伤的事:孩子割腕自杀了!
虽然后来救了回来,但是孩子已经重度抑郁,没法上学了,天天在家里扮演漫画人物,家长也不敢说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3736/2cfd999a50a2bdac.jpg)
她说现在问题孩子还挺多的,所以她当初听到我们要开父母成长课堂,她觉得非常有必要,太多家长被自己的认知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去逼孩子了……
今天早上娟姐老师直播分享了《无限可能》一书里的学习方法,很多家长只会要求孩子学习成绩好,但是有没有教过孩子学习方法呢?不是送去补习班就万事大吉了,补习班也不一定教学习方法。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3736/9c1ac13ba2a99cd0.jpg)
孩子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逼得再多也没用,只会适得其反,如果把孩子逼上绝路,那就太可怕了!
我听完直播又回听了最近在学习的广东省阅读推广人课程,其中第二节课就是心理专家郭骅老师讲的《儿童心理与图画书阅读》,郭骅老师讲述了各个年龄孩子的心理特征,她说孩子从出生开始就有了情感需求,举了很多心理学的例子,有一个我印象特别深刻:她在一家精神病院实习的时候看到一个记录片,一位产后抑郁的妈妈对孩子的任何反应都没有回应,只是一张扑克脸,追踪到孩子长大,这孩子就作为了一位精神病人出现在了镜头里……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3736/099b36e722cc7922.jpg)
孩子的情感需求在妈妈那里得不到满足,如果他会画画,或许可以缓解一点点,小罗老师说的那个男孩子,在画画的时候状态特别好,可惜因为升学问题,家长不让学了,逼着他学习文化课,如果他又没有很好的学习方法,成绩上不去,压力可想而知,这种压力又不能通过他原本热爱的画画来缓解,终于爆发了:割腕自杀!
虽然未遂,但重度抑郁后学也不能上了,天天在家扮演漫画人物,比以前更极端的热爱,这就是郭骅老师说的,压下去的情感并没有消失,它还藏在我们的潜意识里,不定会在某个时刻以另外的形式表现出来。
说到这里,我也回复一下今天早上荫子老师说她也把简笔画介绍给朋友,她不是美术老师,她也以为简笔画很好,现在很多升级版的所谓创意绘画(是指老师的创意,不是孩子的创意),也不是教孩子学习绘画的方法,只是教画具体的某个东西,教过的孩子就会画,没教过的孩子就画不出来,为什么?他没有学会观察和创作,只会照着别人的画,虽然看起来画得很漂亮,还可能在比赛中会获奖,得到学校老师的认可。
昨晚小罗老师还提到了她来上课时碰到一个朋友,问她在哪里上课,她说在童画坊,那个朋友不以为然的说他女儿的同学在我们这里学画画,老师不教,去参加千人书画赛还没他女儿画得好,小罗老师就问他什么是画得好,他希望孩子学画画的目的是什么,他的观念就还停留在很传统的很功利的阶段,觉得照着老师的画能画出来参加比赛获奖就很好,是不是自己创作的那就不去想了,我想还是有很多家长觉得能立马抱几条鱼回去比那漫长的教捕鱼的方法来得实际。
有关比赛的话题我前几天听了长沙小鱼儿杨林老师的音频,觉得说得非常好,听了两遍,但是在犹豫要不要发家长群里,因为他的标题是《参赛作品也能淘宝,刷新了我的三观》,我担心有的家长不听内容,直接看标题就去淘宝买参赛作品,其实他的观点是反对这种做法,希望大家不要功利,不要去助长功利的风气!我们从来不参加商业比赛,只参加图书馆推荐的免费又高质量的比赛,就拿课堂作业上交。如果各位家长有时间还是希望大家听一听杨林老师的这个音频,也许以后再也不会纠结孩子比不比赛的问题了!
孩子学画画能抒发表达他的内心情感比什么都重要,不要等到孩子抑郁了才觉得心理健康、身体健康比学习重要,在他还正常的时候多关爱他,满足他的情感需求,教给他学习的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