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忙着工作的事。给自己转身后的定位很简单:从零开始和来日方长。
多么熟悉、官方而又客套的两个词啊。不过,都是实话。
何谓从零开始?
一切都是新的,工作是新的,环境是新的,同事是新的,生活也是新的,从一个熟悉,甚至毫不客气的说是一个轻车熟路的工作,换到一个完全零基础的工作,不谦虚地去学习,不谨慎地去干活,也真不是个正道。
随之而来的是新的生活模式。①以前工资按月发,现在工资都不知道要等到啥时候发(过来人都说至少半年后才补发工资),幸亏回来还有一笔不小的补助费,不然在这yi情四溢、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过日子都举步维艰了。②以前除了休假,一年到头难得回趟家,现在除了偶尔值班,天天都回家,带娃的日子,真是每天都无比地充实。③以前身边的朋友,都是简单直爽的性子,一起打牌喝酒,一起跑步训练,聊天都是纯粹的打发时间和戏谑苦累。现在身边的朋友,大多都是从陌生到熟悉,从一元到多元,什么样的人都有,什么话却不一定都能聊了。
也许还是那句老话说得好吧:变化的是常态,不变的是真理。
何谓来日方长?
先说说一个真实的场景。记得从原单位回来的最后一天,一帮兄弟一起吃饭,稍微喝多了点,席间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来日方长,就差青山不改、绿水长流了。对于距离上远去的朋友,一句来日方长,足够表达情意;对于距离上靠近的朋友,一句来日方长,也足够表达意思。
扯得似乎有点远了,还是聊聊正题:投资。
回来后,经常跟一位曾经的同事,也是如今的同事的老大哥聊天。没事也会闲聊些关于投资的事情。他比我先回来,刚回来那会,想拉着我一起搞个店面——某某某森的店,总体效益还好。
后来,我因工作原因,实在抽不开身。且经过一番思考琢磨后,决定还是先缓一缓,一则那个连锁店总觉得有点泛滥的感觉,啥东西一泛滥就容易成“灾”,说白了,利润被无形地扯小了,而成本和风险就变高了。二则大家当时手头都比较紧,特别是我,从结婚一路过来,一路都在办着大事,房子、孩子、车子,这三子都快搞不转了,哪还有闲钱搞投资啊。
人家都说,成功(在此,我只想说对于投资方面干成了赚钱了得事实,因为我觉得真正的成功,远不止于有钱这一码子事)的人,都是想干,然后说干就干的,才干成了。换言之,我们这没成功的人,往往输在了干都没干的起点上,这大概才是真正的输在起跑线上了吧。
我知道赚钱要选自己熟悉的、能够驾驭的领域,不要妄想着赚不懂的领域的钱。
我知道投资是长期经营的事情,投机是短期经营的活动,一个是做长手,一个是做短手,区别很容易理解。
我也知道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道理。这不仅是经济学理论,也是作战理论,我多少还是略懂一些,特别是印度的国防战略之一,就是这一条。
我还知道不能拿全部收入来投资,从二八定律来看,拿二份闲钱来做,八份大头来维持生活,这点也不难理解,就好比一个阵地一样,不能一下子把所有的兵力兵器全压到阵地前沿,而是分成若干个梯次,轮流上场,这样才能既确保了阵地的韧性,又确保了阵地的弹性。
这方面,我老婆其实比我要强很多。刚毕业那会,她给我说想在我原单位那边搞个“开封菜”,后来一了解加盟费得一百来万,对于刚毕业的我们,那就是天文数字,闲聊而已,草草作罢。后来,随着经济发展,那个小县城也有了“开封菜”。
后来,我们搬到现在住的小区。那时候这边都很新,店铺都少。老婆跟我说,非常想开个文具店或者卤菜店或者鲜花店,因为这边人很多,这方面的店铺却为零,再后来看着别人开起来了,生意都还挺不错。
说到这,就不得不交待下,为什么在家里,钱都是她管的原因了。这其实只是一个方面。还有就是我这手型缝隙太大,没有一处是严丝合缝的那种,漏钱太厉害,不适合管钱。
如今,觉得最适合我的投资,就是经营简书了。前段时间花了一千多买了15000简书贝,两个月左右从0.068涨到快0.1了,这么一算下来,不算贝生贝的利益,光涨幅也有近500元了啊,其实钱真的不算多,但也够吃顿火锅了,也是蛮开心的一次投资经历吧。其实,这真的算自己第一次投资。
虽然现在一直没有续更,并不意味着我不经营简书号了。只是,面对人生的那许多个“新”,我选择了先主业后副业罢了。
没事看看书,特别是闲书。写写字,特别是散文。觉得真的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
关于投资,其实想说想干的,还有很多,前后呼应一下就是,从零开始和来日方长。
健康常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