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对面不知道是制片人还是导演的人问我。
这是一个编剧面试。
他问我有没有完本故事,我告诉他有。
他让我介绍这个故事,我顿住了。如果这个故事是一道菜,他问我这是一道怎么样的菜鸟我还可以告诉他这是一个大杂烩,或者烩菜,火锅也可以。
可是这是一个故事。
“嗯……,其实这是我在某一时段幻想经历,有真实的一部分,更多的幻想的一部分,说的是毕业后,主角从事工作,情感的得失,有开始也有结局,我觉得挺有意义的的一段经历,然后就……”我当时说的比现在写这个还要烂很多。
但是我想,不管怎样我都是会被打断继续说下去的。
“有没有什么亮点?能抓住观众的一些东西?”他当时问的应该不是这个问题,但也应该比这个问题更加专业。
“有一个情感代理公司,一个虚拟不存在的行业……”
他有些兴趣,可我并没有特别想要对这一块有过多的介绍,“只是一个点,我并没有过多去写这一块……”
面试就这样乱七八糟的结束了。
我连我写的故事都没有给他解释清楚,我之所以写这个故事,更多的是我喜欢这个故事。
“你喜欢并不代表观众会喜欢。”面试官这句话我记得真切。
即便如此,没办法完全的将自己的故事介绍出去,确实很苦恼。当时写的时候就是以日记的形式写出一段段事件,有相连的,也有毫不相干的。犹如一个拼图,由多个一小块拼成几个大块,再拼成完整的,却发现有好些块根本不是这个拼图里面的。
我不太爱写大纲另一个故事,我先写了大纲,这个故事我在创作故事时,我修改了无数次,比如一段剧情,失意落魄的母亲从外面走进房间,毫不知情的女儿对母亲的询问,这一段的画面切换特别不好控制。母亲进门将钥匙放到门旁的神色,听闻开门声女儿抬头看到母亲模样后的询问,之后母亲和女儿一系列动作表现出女儿内心。
问题是,我最初的大纲中根本没有提及母亲,而在作品中母亲成了举重若轻的角色。
其实这也不是我不经常写大纲的原因,其实我也不知道为何我不爱写大纲,也许只是不习惯写大纲。这并不代表我不知道大纲的重要性。也许也不是不习惯写大纲,只是觉得那个故事是那样的真实,刻在脑海里的故事,通过回忆便可以完成,即便有时候记忆有些偏差,但根本就不要大纲来禁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