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黄帝内经》饮食养生智慧:“排阳毒,泄阴浊:出口处的阴阳管理”

《黄帝内经》饮食养生智慧:“排阳毒,泄阴浊:出口处的阴阳管理”

作者: 博学的毛婆婆 | 来源:发表于2023-11-25 06:38 被阅读0次

《黄帝内经》中说,平衡养生的方法有8个,即“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汗法,是通过发汗以祛除外邪的一种治疗方法。

吐法,是通过引起呕吐,去除病邪的一种治疗方法,用于治疗痰涎、宿食或毒物停留在胸膈之上。

下法:是通过泻下大便以祛除病邪的一种治疗方法。用于治疗实邪积滞肠胃,大便秘结不通的里实病症。

和法,是通过和解或调和作用,以消除病邪的治疗方法。

温法,是通过温中散寒回阳救逆的作用,是寒去阳复的一种治疗方法。

清法,是通过清解热邪的作用以去除里热病邪的一种治疗方法。

消法,是通过消导和散结的作用,对气、血、痰、食、水、虫等所结成的有形之邪,使之渐消缓散的一种治疗方法。

补法,是通过补益人体气血阴阳的不足,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的一种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身体有阴阳二气若阴阳不平衡,人就会上火,阳盛则热,热之极为火。但不是所有的火都是因为阳气太盛,阴虚也会导致火,不过这个火就是虚火了。

对待这两种火办法是不一样的,实热要用清法,而虚火则用温补,这就是补、泻的不同,其他方法也一样,要重视人的体质强弱,比如用消法,或先消后补,或先补后消,或消补兼施。

列举这八大治法,可能有的读者会觉得略有些艰深难懂,其实养生的道理与治病的道理是相通的,简单说来既要补也要泻,该补的时候补,该泻的时候泻。

我认为我们该补该泻,都应该听医生的。不要盲目进补。

相关文章

  • 如何更形象的理解湿性重浊?

    《黄帝内经》上说: “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 释义:人...

  • 光明中医函授-黄帝内经讲解-第三章 阴阳学说3

    清阳浊阴升降失常的病变 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sun泄;浊气在上,则生月真chen胀。此阴阳反作,病...

  • 养生1

    20170426养生 早课笔记: 今天探讨阴阳之道。 万物负阴而抱阳。 阴阳是中华民族的根基,独有的智慧。 我们成...

  • 性命双修 夫妻功法

    昨天,偶遇夫妻功法,以为很好。 阴阳,万物生长发育,阳阴而已。 试用,采阴补阳互补,阴阳合阖。 初识,黄帝内经之术...

  • 《阴阳平衡》

    《阴阳平衡》 一心向阳获温暖, 高度小酒抱胸前。 百无禁忌是饮食, 海量之水百毒散。 四海皆阳我独阴, 阴阴阳阳...

  • 呼吸养生法读书笔记3

    百病生于气 《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有阳必有...

  • 人体之阴阳

    《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之脏腑中阴...

  • 2020-06-07

    《黄帝内经》研习笔记--018 三阴三阳之开阖枢 《黄帝内经》之阴阳离合论,主讲阴阳如何结合和如何分离的。先讲天地...

  • 现代人真的阳常不足阴常有余吗

    今人之长病,非阳不足,非阴有余,阴阳不调者也。阳不足,运动使之,阴有余,饮食减之。故阴阳不调,虽阳气足,阴不能和之...

  • 《黄帝内经》自学笔记(九)

    阴静阳燥,阳生阴长,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阳化气,阴成形。清气在下,則生飧泄;浊气在上,則生脹。...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黄帝内经》饮食养生智慧:“排阳毒,泄阴浊:出口处的阴阳管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pkgw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