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自学笔记(九)

《黄帝内经》自学笔记(九)

作者: 天行武道养生阁 | 来源:发表于2018-03-04 16:44 被阅读16次

    阴静阳燥,阳生阴长,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阳化气,阴成形。清气在下,則生飧泄;浊气在上,則生脹。阴阳反作,病之逆从。

    《黄帝内经》自学笔记(九)

    寒伤形,热伤气。气伤痛,形伤肿。先痛后肿,先伤气后伤形,先肿后痛为先伤形后伤气,又痛又肿,就气形两伤。

    风太过,动症,热盛则肿,燥盛则干,寒盛则浮,湿盛则濡瀉。(脐动症,肚脐上下左右的动症:左边动症肝的问题,下边心的问题,右边肺的问题,上边肾的问题)

    天有四时五行生长收藏,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生喜怒悲忧恐。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五脏五味相克,情志上,也是对应相克,如:肝木酸克制脾土甘,即怒可以克制思;心火苦克制肺金辛,即喜可以克制忧;脾土思克制肾水咸,即思克制恐;肺金辛克制肝木酸,即忧胜怒;肾水咸克制心火苦,即恐胜喜。(平日修身养性,平常心过之,为无为之事。)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瘧;秋伤于湿,冬生咳嗽。当季没有合理保护养生,就会影响到下季,甚至累积到来年或数年。

    东方生风-生木-生酸-生肝-生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肝有病,手里很难握住有力量的东西,抽搐握拳,是肝主筋病變時的表現。),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南方生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脈,在脏为心,在色为赤,在音为征,在声为笑,在變動為憂,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在志为喜。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

    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脏为脾,在色为黃,在音为宫,在声为歌,在變動為噦,在窍为口,在味为甘,在志为思。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肉,酸胜甘。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在腎,肺主鼻。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脏为肺,在色为白,在音为商,在声为哭,在變動為咳,在窍为鼻,在味为辛,在志为忧。忧伤肺,喜胜忧,热伤皮毛,寒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腎-腎生骨髓-髓生肝,腎主耳。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脏为腎,在色为黑,在音为羽,在声为呻,在變動為栗(颤动),在窍为耳,在味为咸,在志为恐。恐伤腎,思胜恐,寒伤血,燥胜寒,咸伤血,甘胜咸。

    《黄帝内经》自学笔记(九)

    左主升右主降,阳外阴内守之。阳热重,里热,汗不出,导致呼吸重,困难,用解表发汗,(或冷水浴)。阴寒重,里寒,出的汗就如清水一样。遇冬天就危险。寒伤形,极胖极瘦者,大多数都有里寒。

    四十岁后,开始衰落,(补肾很重要),走路“飘”就不正常。身体要上虚下实才对才好。

    (病初用刺法,邪氣盛,等邪氣稍退再治。病轻加以宣洩;病重加以攻瀉;將愈的時候鞏固之,防其複發。形體羸弱溫暖其氣;精氣不足補以其有形的味。如病在膈上,可用吐法;病在下焦,可用疏導之法;病胸腹脹滿的,可用瀉下之法;如冒風邪的,可用辛涼發汗法;如邪在皮毛的,可用辛溫發汗法;病情發展太重的,可用抑收法;病實證,可用散法或瀉法。觀察病的陰陽,來決定用劑的柔剛,病在陽的,也可治其陰;病在陰的,也可治其陽。辨明氣分和血分,血實的就用瀉血法,氣虛的就用升補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黄帝内经》自学笔记(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oqq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