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周六。北京时间17点整,清脆悦耳的钟声刚刚敲响,埋头整理台面的晚清看了一眼墙上的闹钟,心里暗暗摇了一下头,想起上班出门时妈妈的吩咐,“清儿,下班早点回家,小刘阿姨说好了,都,今晚六点半,红钻茶吧哈,”“你听到没有,不要忘记啦,不见不散哟”,“妈,我听到了,别吵了,烦不烦,都多少次相亲了,没人会喜欢我的”嘴里应着,心里可别扭啦,真的是皇上不急太监急,我就没准备嫁人,且操心着呗!
晚清今年28岁,在医院工作5年了,可以算得上是医院里的老护士了,因为性格温柔,工作认真负责,而且扎针快准狠,凡是遇到难扎的血管,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她了,凡是遇到节假日主动加班换班的也总是她莫属了。
今年的秋天是真的热,连续一个多月的高温烤的庄稼都熟透了,放眼望去很少能看到有绿色蔬菜了,到处都是晒干焉儿掉的黄菜叶,可把农民伯伯都急死了,昨天还有一个在工地干活儿的突然中署没到医院就断了气的男子…可怜家中还有刚刚怀孕三个月的小娇妻,听到爱人突然说走就走已经晕过去了,至今未醒!
难得今晚下班的时候没有新病人来诊,可以正常下班的晚清收拾好手头工作,正准备脱下工作服,突然 听到楼下传来急促的呼救声,医生,医生,快来快来有人晕倒啦……直觉告诉她,又有急救病人了,今晚又得加班抢救病人了,顾不得打电话给老妈,立即进入了抢救状态。
五分钟后从抢救通道送上来一个70来岁的老阿姨,她是这个医院的老病号了,脑血管堵塞,心肌缺血,加上贫血,如此多基础病的患者今晚7时晚饭吃饭的时候突然犯病,嘴角歪斜,饭菜进不到嘴里,而且整个身子往下缩,大家伙正吃得高兴,吓得都张大了嘴,还是老伴反应快,赶紧扶住往地上倒的妻子,对着儿子大声叫:“快点,去开车,你妈犯病啦,快点”儿子哪里见过如此症状,吓得七魂没了六魂,赶紧放下饭碗离开饭桌,撤腿就往外跑,说了声,“爸,我来一起抱妈妈上车,老爸,您别急哈”…幸好家离医院不远,眼看几分钟就到了,医院的医生也熟,时间一点儿都没有耽误。
把急诊患者抬到抢救室,放平身体,只见患者一脸煞白没有一点儿血色,嘴已经歪到右边耳朵边了,双腿软弱无力,神志模糊……主治医师潘姐屏住气息,戴上听筒,手上连续做着专业麻利的检查,边跟患者家属询问发作时间,地点,环境…情况查明,吩咐护士迅速地给患者查上氧气呼吸机,抽血,查血,验血糖…病人慢慢开始叫唤,脸上也慢慢有了点血色,跟着叫出患者家属到办公室进行沟通,是脑梗,我们医院不具备这项技术和设备,请做好立即转院的思想准备,你们有6个小时的时间,现在时间就是生命,你们家属赶紧拿主义吧。
是呀,这个时候时间就是生命,得跟死神抢时间呀,接下来,护士的工作还没有结束,一路小跑把血送到化验室,一边跟医院报告抢救过程和状况,还得跟身边询问的家属解释,沟通交流。42度的高温呀,虽有空调可进进出出人员如此拥挤,紧张,略一走动就出汗,几分钟后就全身湿透了,汗水顺着鼻翼两侧流了下来,浸湿了脸上的蓝色口罩。
还好从这里到省专科医院有20分钟的路程,加上准备时间10分钟左右,30分钟后就能赶到,在这半个小时内,医生和护士的工作都没有结束,办理入院出院转院手续,到院检查结果,化验报告…各种联系转院转交手续,安抚沟通交流工作等等一系列忙完下来晚清已经累的直不起腰了简直,这时接班的同事才陆续赶到了。
听到楼下救护车的鸣笛声,30分钟刚刚好,兄弟医院的急救车和急救人员赶到,总算是松了一口气,潘姐和晚清俩相视一笑,成功完成任务,为俩人天衣无缝的配合喝彩!
这个时候晚清才有机会坐下来透口气了,糟糕,赶紧打开手机,医院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抢救病人时关机状态,忙完才能打开手机,一看,有老妈10个未接电话,完了完了,今晚相亲又搞砸啦。赶紧打开盒酸奶,扔给潘姐,自己又拧开一瓶矿泉水,降降温,收工,准备回家挨老母亲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