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个玩笑。
想做的事太多,不知怎么安排。
有人说,一一列出来,按轻重缓急,分门别类就好啦。
但分来分去,发现还是一团乱。
做A时,心里想着B。做C时,心里又想着A有哪里不完善。
这是思维问题,还是格局问题?
我一直说我是个没有大局观的人。
明知这点,却不得其法去改进。
电影《教父》里有一句台词:
花半秒钟就看透事务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扎心。
我确实看不清很多事。
更别提一眼就看清。
新人同事刚入职,对交代下来的工作,就有一针见血的质疑。
老职员往往习惯了按部就班,总是想也不想,拿到任务就直接动手做。
而他,则是会花几分钟在那“发呆”。
发完了呆——也就是看明白了工作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就提出疑问。
得到自己想知道的以后,才慢条斯理开始动手。
像医生做手术,一层一层切开,找到准确的出血点,清创止血上药,再针对创面类型,用不同的针法进行缝合打结。
过程看着慢,最后一整合,完成得却比谁都快。
就是因为抓住了核心关键点,目标明确,一击即中。
至于其他无关紧要的细节,则无所谓地听之任之。
可惜那时我不懂,只看到他漫不经心的态度,以为是想偷懒。
其实,偷懒倒也没错,但为了偷懒反而更加高效地去做事,这本身才难得。
其他人自以为是地抓细节,对于结果又有什么用呢?
一件小事,讲究时效,上面只是要拿去应个急,并不要求多完美。
可你非得花一两个小时去琢磨细节,修正完善,显然完全搞错了重点。
为什么会这样?
还不是受思维定势影响,一开始就理解错误,只想着用老法子应付过去。
虽然结果大差不大,但在上位者眼里,早就将人分成“三六九等”,出于人尽其才的考虑,也一定会根据情况调整分化。
毕竟,老板都喜欢肯动脑子提高效率的员工。
所以在发现做事务性的工作是大材小用后,直接把新人调去了其他岗位。
没有经验怕什么,老板不怕你没经验,只怕你不学。
微信创始人张一鸣讲过一个实习生的事。他给她布置一个任务,她说了句:“我还不会,但我可以学。”
只要肯学,好学,主动学,这样的人肯定走得更长远。
而也只有时时刻刻保持学习的心态,不断思考,看问题才能直指核心。
不要抱怨自己看人不清,看事不清了,那是看不清的问题吗?是不愿学习和动脑的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