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升三的时候,我换了班主任。新班主任第一次往我的学习生活中引入了计时训练这样的新鲜事物,主要是数学的口算练习。在老师的训练下,我的计算速度与思维敏捷度都有了很大提升。
初中二年级第一次女子800米测验,我跑得上气不接下气嗓子冒烟儿,结果拿了个光荣的倒数第二!要强的我在那之后每天早起跑步锻炼,并在两个月之后的女子800米复测考试当中遥遥领先,将很多同学都远远地甩在了身后,总算是把“倒数”掉了的面子又捡了回来。
虽然生活中亲身经历了不少类似这样“更高”、“更快”的提高经历,但我依然认为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想提高就提高的,甚至一度认为有些事情提高的可能性其实是比较小的,比如阅读,我的阅读速度。
明明是个急性子,但是却吃饭贼慢,阅读也很慢。
吃饭慢的状况这么多年丝毫不见改进,于是我一度以为读书慢这个事情于我而言,也十之八九基本定型了,尽管我的读书速度实在是满足不了我的阅读需求,迫切需要提高。
然而事实证明,我的结论还是下得太早了。
事情是从去年我扩大了阅读量开始发生变化的,到今年我的阅读速度仍旧在不断爬升中,就是那种“嗖嗖嗖”地读过去却丝毫不影响理解的感觉,还真的是挺畅快的!
于是我得出结论,这世界上的很多事情还真是不能轻易下结论说是“不可能”、“不能”、“不行”的,很多事情只要去做,还真是有很大改变的可能的。
就比如说我儿时计算能力的提升固然是因为老师方法得当与彼时我的可塑性强,初中跑步成绩的提升是得益于我要强的性格,但是人到中年阅读速度的提升在更大的程度上就要归因于我的大量实践。
所以,影响我们提升的因素有很多,但终归一点,只要我们想提升,就一定有提升的可能,不管我们身处何地,处在什么样的环境,曾经是什么样的基础,以及多大的年龄。
一念及此,世界都变得更加宽大、开阔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