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刚刚过去,周末是淅淅沥沥的小雨,接连几天都不见太阳。3月初的北京本该是春光明媚,可能是冬天赖着不想走,抖露着余寒,掺和着阴天,要我们再受冷几天。
这个时节,这样的天气,让我想起了多年以前我在上海的时候。 2005年的元宵节刚过,我和两位同事从家乡一起来到上海,开始为期半年的进修学习。
复旦儿科医院坐落在上海徐汇区的枫林路,往西走不足两公里就是繁华的徐家汇,向北走不远是商业街淮海路,再往东走就是外滩。医院旁边的主干道是肇嘉浜路,还有大木桥路和小木桥路,印象最深的是斜土路,邻居是中山医院和复旦大学医学院。
那是我第二次来到上海,早上下了火车去医院报到。记得也是阴天,像是雨后,马路上还铺撒着放过鞭炮的红纸屑,空气中还能闻到鞭炮的火药味儿。早春的上海,一派喜气祥和的景象,像是欢迎我们的到来。
我第一次拜访上海是在2000年的五一假期,和张老师一起,行程很短。我记得南京路、新世界、城隍庙和豫园、上海的朵云轩。当时住的旅店是市中心的民宿,房东奶奶说着上海方言,勉强能听懂。在上海第一次乘坐了地铁,匆匆两天的行程,没有留下太多的印象,只记得游人很多。时隔5年,再次来到上海,依然感觉很陌生。
我和Lei租住在医院旁边的小区里,中年房东夫妇是上海土著,男主人跑前跑后,跟随着女人,看样子家务琐事都是由男人负责。女主人衣着整齐精致,说话办事都是规规矩矩。她是财务工作者,每次都会把房租水电物业费条列清晰,且备注说明,字体工整优雅,让我和Lei看完后既佩服又汗颜。
那个时候我们还年轻,觉得半年的时光将会是一段漫长的岁月。打开行囊,安顿好心绪,准备开始一段上海新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