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三个多小时的高速车程,大巴车终于在沉沉暮色中驶入了贵州西江千户苗寨。
正值暑假盛热,老人、中年人、学生、幼儿,似乎不约而同地倾巢出动。景区门口人多得让人吃惊,尽管夜色浓重,闷热无风,但是景区大门已是人头攒动,进门排队长龙,一眼望不见头。
晚上八点过,终于正式步入景区大门。放眼望去 ,一条碎石均匀铺成的街道,约有两车道宽度,蜿蜒推进,盘于山崖之上。石板路两边商铺紧密联排,基本都是现代的水泥墙建筑物,上面是木制的阁楼。大大小小的餐厅,穿插在卖银器的, 卖苗服的,卖肉干的,开卡拉OK厅的商铺之间;卖地方小吃的,瓜果冷饮小摊,散落在商铺之间的缝隙。许多民宿客栈占领着重要的观景位置,耀眼的灯箱,夜幕下闪着魅惑的光芒。
灯火辉煌的长街,游人如织,常有一个或几个妙龄女迎面而来,全身苗服,化着浓妆,胭脂红的精致脸庞,颧骨和眼帘上下貼着闪亮的一圈圈银粉,额头和胸前披挂的银饰,随姗姗的碎步摇动得“悉悉索索”作响,悦耳动听,风情万种。几个摄像摄影团队,紧随其后。起初我以为是在这里拍戏的,后来遇到越来越多这样的情形,看到街边商铺的灯火下,有同样多的女孩子正在化妆,才知道,租苗服或者买苗服拍化妆艺术照,拍艺术写真,是这里最具特色最火爆的生意圈之一。
在这浓重的夜色里,观光车开足马力的呜呜声,拥挤人群的喧哗声,深深浅浅的叫卖声,或激越或柔情的歌乐声;各种各样的酸汤味儿,各种烧烤的香料味儿,摩肩接踵的人群散发的热汗味儿,林林总总,应有尽有地交织叠加,发酵蒸腾,让人有慌乱和迷失感。
仰望天空,夜幕淡蓝宁静,没有悠然的云彩,没有皎洁的山月,也没有满天璀璨的繁星;听不到山风舒畅的呼吸,听不到寂静山乡中的虫鸣,也听不到田野昂扬的蛙鼓。
苗族的风情,苗族的文化,苗乡的宁静,苗人的质朴,苗岭的乡土,都被掩盖和淹没在这浓重的商业气息之下,变成了一种尖锐激烈的追逐和争夺——为了经济和效益,为了脱贫和致富。
怀揣静看云卷云舒的梦想来到这里,却不知不觉又被卷入另一种锣鼓喧天的战场。
忽然感觉静享清欢的心情已经荡然无存,失望的疲惫倦怠感已经一点一点漫过身心。
随观光车爬上最高的观景台,高高的栏亭,宽阔的山台,已是人山人海,从人群的缝隙处,能隐隐约约地望见低坡下若即若离的灯火。
等又一波人散去,才得以雄踞观景台。低头俯瞰,千户苗寨之境,看不到苗寨的全貌和轮廓,看不到古朴的吊脚楼,看不到层叠而下的梯田,更看不到寨子里的人烟。眼下呈现一片的,是远远的辉煌灯境;细碎而波动的,是灯光的瀑布,隐约是从半山腰流泻到谷底,如披挂着夜幕的彩灯,晶莹闪烁,如歌舞笙箫,亦真亦幻,长夜不息。
这个传说中我国最大,世界无双的天下第一苗族聚居村寨,我置身其中,恍如隔世,也恍如梦境。
第二天清早,大巴车已载着我们驶离心向往已久的苗寨。苗寨的真实面目,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
旅行的下一站,参观贵州最大的银器市场,也是最货真价实的银器市场。
有政府平台作保证,请大家放心购买。导游美其名曰:为了千万贵州留守儿童,请大家出一点绵薄之力。谢谢大家!
![](https://img.haomeiwen.com/i26238693/7d5271cabbe5b6f1.jpg)
网友评论